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长江的入海口以及城市群的核心之一。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经济总量达1.71万亿,居大中华区(包括港澳台)第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89.3%,城镇化水平居内地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31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通行吴语上海话。上海又是一座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的城市。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上海有着高度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多次演变过程。但因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将对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演变加以分析。 90年代初浦东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和结构亦发生了巨大变动,首先表现城市空间地域的扩张:其次是产业调整布局引导的城市功能区位的变化:第三则是人口空间变动引导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 1、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变动分析 上海市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中心称核心区、外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四个部分。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空间地域变动主要体现在郊区化方面, 1990—2000年,上海城市的改造与外资经济的增长.促动了上海城市建设和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使得上海城市郊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下面可以用人口分布来反映郊区化的进程。 1990—2000年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黄浦、卢湾、静安三区10年间共减少69.2万人,三区年均增长率都超过或接近_4%,核心区人口密度从54201人/km2下降到40136人/km2 外缘区六区人口持续增长,10年间增长92.6万人。个别 区县增速较快,如徐汇年均增速达4.7%、普陀为3.4%,外缘区人口密度从18349人/km2上升到21892人/km2。总体来看中心城的人口总量不降反升,主要是房地产业的火热开发和办公业、商贸业等的发展所致。 近郊区基本沿外环线布局,属于典型的城郊边缘带地区。也是10年中上海市人口增加最快的区域.共增长260.2万人。年均增长6.45%,尤以宝山、闵行和浦东三区为甚;另外嘉定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生活居住.总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4.22%,人口密度从1780人上升到3167人/km2。近郊区是1990年代上海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地区,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大量新增人口集中于该区域。 远郊区县10年间增长38.07万.人口密度从820人/km2上升到905人瓜m2。其中青浦和松江增速较快。但增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周边省市从事加工装配工作的普通劳动力。崇明县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结合中心城核心三区的负增长发展.验证了上海城市化与郊区化同步发展的态势。 如上表所示,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新变化.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出现新的特征。城市人口总量继续上升,但人口郊区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表现为中心城人口总量在该阶段出现下降,其中核心区人口持续减少,外缘区人口总量亦开始下降:近郊区继续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但增速较1990年代减缓;远郊区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区县间差异较大。 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再次减少近17万人口。人口密度也下降至37037人mm2,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形成的人口的外迁。但局部地区,特别是徐家汇一肇家浜路一带、苏州河沿岸等地段由于房地产高强度开发,人口密度出现增长。 外缘区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常住人口减少21.2万,人口密度降低为810人/km2,说明该区域已经初显人口郊区化发展。长宁、杨浦、闸北都在户籍人口增加的同时出现常住人口下降的局面,另外徐汇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减少量基本等同。原因是城市改造减少了流动人口的生活空间.流动人口开始向近郊、远郊迁移扩散,5年间流动入口减少29.2万,因此.是流动人口的扩散主导了外缘区人口的减少。 通过人口变动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郊区化进程在不断快速发展,并与城市的工业化同步进行。近郊区的地域不断发展,城市核心的人口逐渐减少,可以预见未来的逆城市化进程。 2、产业调整布局引导的城市功能区位的变化 中心城核心区服务业高度集聚区:包括黄浦、卢湾和静安三区。该区域具有最高的总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但总量人口限于空间范围的狭小而在全市占据较小比重,在郊区化发展的影响下人口增速也呈现负值;核心区从业人员占常住总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100%。工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偏小.说明了该区域重要的服务产业功能地位: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为一般性外来人口提供了较少的工作机会,因此外来人口在本区域偏少。 中心城外缘区服务业+居住功能区: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