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元件埋设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1 路基 2.2.1.1 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单点沉降计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2.2.1.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 2.2.1.2.1 沉降观测桩(点) 1)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 m处(由于部分桩位会与接触网立柱基础、通信、信号电缆槽手孔有干扰,以后埋设的可改为2.7m处)。 2)一般要求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埋设观测桩,但若施工单位在级配碎石等供应困难,架梁工期紧,也可在基床表层填筑20cm后,埋设路面观测桩,但要求在沉降观测满足评估要求后在填表层顶面20cm。这种处理方式可能造成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施工工期紧张,各施工单位要统筹考虑。 观测桩的埋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现场路面观测桩设置图 2.2.1.2 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 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不少于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低于沉降板金属测杆,保护套管和金属测管上口均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测量一定要准确),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2.2.1.4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设置水准点)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 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不是埋设在褥垫层底部),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埋设要点:剖面沉降管埋设在基底碎石垫层顶部,在碎石垫层顶部,在碎石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采用5cm左右中粗砂找平,剖面管顶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剖面沉降管埋设时,按设计用螺丝钉进行组装,导管用外接头连接至大于埋设长度约2m(两端各伸出1m左右),两端用管盖封住,并预先在导管内穿一条镀锌钢丝绳作测试时来回牵引沉降仪用;剖面沉降管内十字导槽方向与地面垂直,两头砌筑观测井,以方便观测并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做好井内及基周围的排水;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值。 剖面沉降管埋设时,两端(起始端和终点端)必须固定于混凝土打设的基座上,在基座上设置标高观测点,每次量测剖面沉降时还用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高观测点的标高,看是否沉降,随时修正剖面沉降管量测数据以了解相应剖面的绝对沉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