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工业化赶超英法的主要经验
内容摘要:德国曾是一个后进型工业化国家,也是一个成功追赶型国家。从工业化初期起,“赶超”便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从19世纪50年代起,德国经济迅速起飞,并在一战前夕超越法、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赶超目标。本文从生产函数(增长核算)的角度出发,分析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德国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介绍德国为加快经济赶超建立的体制机制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早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德国(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时,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完成。虽然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但速度快,成效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强国。整个德国工业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30-1850 年的工业化起步期、1850-1870 年的工业化加速期和1871-1914 年的工业化跨越发展期。本文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前德国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外因素。
一、德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1、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迅速超越法、英等国
德国工业化之初,法、英等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其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积累的工业资本开始寻找海外市场。这为德国大规模投资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基础。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正是充分利用这一后发优势,大力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从而使其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大规模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之上,并直接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1860年,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还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在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GDP总量首次超过法国,进入到资本主义国家三甲行列(参见表1)。1913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强国。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的半个多世纪里,德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道路,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表1 典型工业化国家主要经济指标(单位:百万国际元,%)
1820年 1850年 1870年 1913年 GDP总量 人均
GDP GDP占
世界
比重 GDP总量 人均
GDP GDP占
世界
比重 GDP
总量 人均
GDP GDP占
世界
比重 GDP
总量 人均
GDP GDP占
世界
比重 英国 36232 1706 5.2 63342 2330 -- 100180 3190 9.0 224618 4921 8.2 法国 35468 1135 5.1 58039 1597 -- 72100 1876 6.5 144489 3485 5.3 德国 26819 1077 3.9 48178 1428 -- 72149 1839 6.5 237332 3648 8.7 美国 12548 1257 1.8 42583 1806 -- 98374 2445 8.8 517383 5301 18.9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数据整理。
注:本文采用1990年国际元作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指标,并利用《世界经济千年史》(2003年)提供的以国际元表示的可比数据,作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基础。
2、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在短时间内上升为主导产业
英、法、美等国的工业化路径,是从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纺织业开始的,之后经历轻工业的发展,再扩散到重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部门。与之不同,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却从纺织业迅速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1870-1913年,德国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除原材料工业外,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机器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1895-1910年间,电机制造业产值由7800万马克增至3.68亿马克。从1850年到1913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1861-1870年间,生活消费品仅增加9%,生产资料则增加23%。此后,生产资料生产继续快速扩张。到一战前夕,德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3、技术和产业快速创新,成为新产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在引进英法美等国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工业开始了电气化过程。1894年电站装机容量为3.9万千瓦,1913年高达360万千瓦,年均增长26.9%。与此同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酸、碱等基本化学品的产量已占世界首位。新的工业革命兴起,大大提高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