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 作 简 报
2009 年第 11 期(总第 99 期)
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编 2009 年 11 月 25 日
重要活动
“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工程科技论坛
在沪召开
风电是新能源在近几十年中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而海上风电作为当前风
电开发的新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为促进我国海上风电的有序、高效、快速发展,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我中心和解放
军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
工程院第 91 场工程科技论坛
—— “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重
大工程问题研究” 在沪召开。
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
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我
中心主任翁史烈院士等出席论
坛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王景全院士主持。工程院土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杨秀敏院士等百余位来自相关高校、院所、企业的院
士专家出席论坛。
沈国舫院士指出,在当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的背
景下,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形势日趋紧迫。开发海
上风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上风电的运行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今年9月4日,我
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机组正式
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全部关键技术。该
99-1
院士之家工作简报 2009 年第 11 期
工程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掌握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海上风电场设计和施工技术,
培养和锻炼海上风电建设和管理人才,积累海上风电建设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对今后逐步建立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
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报告、现场考察及交流讨论等形式,总结和讨论了我国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的实践经验及国内外海上风电工程设计施工理念。
期待“萤火一号”早日探访火星
原计划今年秋季发射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因故将发射日期
改为 2011 年。尽管今年留下遗憾,但“萤火一号”技术上已经“万事俱备”。
10 月 29 日下午,由我中心、上海市宇航学会、卢湾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二
十四期院士专家讲坛,邀请了刚从莫斯科归来的“萤火一号”副总设计师陈昌
亚研究员作题为“国内外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报告,为市民解读火
星探测的奥秘。
陈昌亚在报告中回顾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前
苏联首发火星探测器,但连地球轨道都没能到达。1971年美国“水手9号”成
为第一个火星轨道飞行器。1997年7月4 日由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携带
的“索杰纳”号成为第一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火星车。2007年8月4 日登陆火
星的美国“凤凰”号通过土壤分析
证明了火星有水。至今已有 40 枚
探测器到达过火星,随着人类对火
星认识的加深,未来移民火星的梦
想似乎不再遥远。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是我
国首次火星探测试验,也是第一次
航天大系统级项目与国外的合作,
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中俄联合探测火星任务,初步突破环绕火星轨道探测器
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初步实现火星探测器深空测控数传和测轨定轨能力。卫星
将主要开展火星的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大气离子
的逃逸率、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以及火星赤道区重力场等探测。
“萤火一号”要顺利完成探测任务,必须经历超低温适应和控制技术、深
空探测通信、自主控制几大技术难题。超低温适应是所有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必
经考验。2008年美国“凤凰号”就是因为没有从低温环境中苏醒过来而提前结
99-2
院士之家工作简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种含电极的智能指环、灌胶治具及其封装工艺.pdf VIP
-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带动画) 课件.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老年照护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pdf VIP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docx VIP
- 第一章 应急管理导论-2.ppt VIP
- 大连理工工程力学课件0.pdf VIP
- 大行距造林中杨树营养面积与大行距经济效益的研究.docx VIP
- 2025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