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我国拖拉机发展历史.doc
一、我国拖拉机发展历史
拖拉机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55年中国一拖建厂以来,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拖拉机产品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引进与仿制改进、自行研究设计以及系列产品开发。
引进与仿制改进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的拖拉机工业尚属空白,走引进与仿制改进的道路势在必行。1950年3月,大连习艺机械厂仿制出中国第一台27:4kW的农用轮式拖拉机;同年12月,山西机器厂参照美国克拉克18.4kW履带拖拉机,试制出我国第一台18.4kW履带拖拉机。上述两种拖拉机堪称中国最早试制出来的拖拉机,但均未投入批量生产。
1955年,我国最大的拖拉机厂在河南洛阳动工兴建。1957年8月,武汉通用机械厂研制成功2.2kW手扶拖拉机;1958年,各地纷纷试制和生产拖拉机:广东新会农机具厂试制成功3.7kW小型拖拉机;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22.1kW轮式拖拉机;天津拖拉机厂试制出29.4kW铁牛40型轮式拖拉机;灵山农机厂仿制苏联斯大林一80型产品,试制成红旗一80型履带拖拉机;第一拖拉机厂试制成功了东方红一54型履带拖拉机等等。至1958年5月底,全国各地试制的各类拖拉机样机已达155种之多,加上进口的70多种机型,共计220多种。
1958年9月,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六局召开全国拖拉机设计会议,提出了轮式、履带、手扶三类拖拉机的设计草案。
从1955~1965年的10年间,我国引进和仿制前苏联拖拉机产品,先后建立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等10余个大中型拖拉机制造企业。生产出东方红一54型、红旗—80型、集材一40型履带拖拉机和东方红一28型、铁牛一40型等轮式拖拉机。江西拖拉机厂生产出仿制英国福克森产品的丰收一27型和上海拖拉机厂生产出丰收一35型、柳州拖拉机厂生产出丰收一37型等水田拖拉机。1960年10月,原农业机械部决定生产工农一17型手扶拖拉机,跃进一20、丰收一27、东方红一28、铁牛一40等轮式拖拉机,东方红一54、红旗一80型履带拖拉机以及集材一40型履带式林业拖拉机等8种机型,奠定了我国拖拉机行业统一规划发展的基础。
自行研究设计阶段 1962年6月,原农业机械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提出除生产上述已确定的8种机型外,同时要组织研究部门和工厂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拖拉机。为此,对当时已经大批引进的轮式和手扶拖拉机进行了广泛地适应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进行专题试验研究。从1965年开始,原农业机械部分别组织了2.2、3.7、7.4~8.8kW手扶拖拉机,7.4~8.8kW小四轮拖拉机,14.7、22.1、29.4、36.8、44.1kW轮式拖拉机及58.8kW集材拖拉机的全国联合设计与试制工作。这些机型是:工农一10、工农一12、工农一12K、东风一12、金牛一12和红卫—12等手扶拖拉机;东方红一10、泰山一12、东方红一12等小四轮拖拉机;东方红一20、东方红——30、东方红——40、东风——50、江淮一50和上海一50、铁牛一60、集材一80等轮式拖拉机。这些产品除集材一80外,大都可以水旱通用,并具有较好的运输作业性能,其技术经济指标大体与国际20世纪60年代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当。从1967年起,上述机型陆续进行技术鉴定,并相继投入批量生产。
1966年7~8月,国务院在武汉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提出了“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宏伟”目标,并对农机制造、原材料供应、农机产品价格、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等问题制订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从1983年起,由原机械工业部组织,沈阳拖拉机厂、天津拖拉机厂和长春拖拉机厂引进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农用拖拉机专有技术”;河北邢台拖拉机厂引进了意大利哥尔多尼公司的“小型拖拉机生产许可证及专有技术”;第一拖拉机厂和上海拖拉机广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达成了“轻型中等功率拖拉机的技术转让”;郑州拖拉机厂也引进了意大利哥尔多尼公司的“小型拖拉机生产许可证及专有技术”;山东拖拉机厂引进了前联邦德国道依茨公司的“道依茨—法尔拖拉机技术”;哈尔滨拖拉机厂也引进了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的“5H集材拖拉机专有技术”。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对我国拖拉机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国农村体制与生产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大中型拖拉机需求量的减少,使得各厂在引进以后硬件投入较少,生产能力难以形成。加之许多重要零部件的工艺及材质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批量生产出的机型质量较差等种种因素,实际上引进的大多数产品并没有投入生产。尽管如此,通过技术引进,为我国拖拉机产品的自行改进与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