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成语故事收集.pdf
成语故事收集
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
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 欧阳修觉得这份考
卷很象是他的朋友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
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 “读苏轼的文
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出人头地”形容
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书》)
功到自然成
唐僧一行西行赶路,说不尽的风餐露宿,一日前面一山阻路。
唐僧说:“徒弟啊,你看这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魔障。”悟空说 :“师父休要胡思乱想,
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唐僧说:“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离了长安城,在路上
春尽夏来,已经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悟空说:“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
哩!” 唐僧在马上遥望那山,但见崖险林深、虎狼群行,叹道:“我受唐王之命西天取经,
历经艰险,虽然我心志如止水,但不知何日能取得真经、得回故乡?”孙悟空说:“师父不
必挂念,少要焦心,只要你放心前,管你功到自然成。”
“功到自然成”指功夫下到,事情自然会取得成效。
(出自《西游记》三十六回)
户限为穿
智永是陈朝人。为了练字,他在永欣寺的三十年里 ,每天黎明即起,磨上一大盘墨,然后
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日子久了,被他写坏的笔头竟积了十大瓮。后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
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
“户限为穿”指门槛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
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M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
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
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
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
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
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
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
子•秋水》)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了内乱,为了躲避追杀,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几年,先
后到过狄国、卫国、齐国、宋国和、楚国和秦国。 在楚国时,楚国国君楚成王对重耳很好,
以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有一次在宴席上,楚成王和重耳开玩笑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
来要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金银财宝楚国有的是,晋国又有什么可以献给大王的呢?”
楚成王说:“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
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假如有一天,两国发生战争,在
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会命令军队向后撤军三舍(九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
我再与您交战。”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不久楚国和晋国发生了战争,晋军果然后退
了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长风破浪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
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 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
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
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珍奇异宝,宗悫一件也没
有拿,连穿的衣服也是原来的那件。 当宗悫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钱、有势,
请人吃饭时,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宗悫来了,庾业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对客人说:“宗
悫是个粗人,习惯吃粗茶淡饭。”宗悫没有一点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后来宗悫当了豫州
太守,请庾业做了长史(书记长)。“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出
自《宋书•宗悫传》)
必由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虽然是秋天,但渐渐感到热气蒸人。 请教一位老者,老者说:“敝地唤
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僧说:“火焰山可阻西去之路?”老者说:“西方却去
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