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桑西移”工程重庆蚕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docVIP

2015年“东桑西移”工程重庆蚕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东桑西移”工程重庆蚕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重庆市外经贸委) 2007年,我市共承担了5个“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一年来,在商务部、国家茧丝办的关心支持下,在重庆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目区县努力克服洪涝灾害、特大雪灾以及劳动力大量外流对蚕桑生产的不利影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蚕桑基础进一步巩固,蚕业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茧丝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促进广大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以及提升茧丝绸行业的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我市推进2007年“东桑西移”工程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请国家商务部审阅。 一、项目取得的主要效果 按照项目建设和国家茧丝办的有关规定,我市5个项目区县共新建桑园54193亩,完成目标的109 %;建设小蚕共育室14890m2,完成目标的119%;建设养蚕大棚(蚕房)60845m2,完成目标的135%;推广纸板方格簇711万片,完成目标的95%(部份推广比例较高的区县适度进行了调减);改造了5个配套蚕种场养蚕制种设施设备;实际完成总投资3071万元(其中蚕种场181万元),享受国家补贴的农户28150户,户平补贴302元,辐射带动养蚕农户10.7万户。 (一)桑树基础进一步巩固 一是桑树栽植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5个项目区县桑树栽植均控制在5个乡镇以内,最低的潼南县集中在了2个乡镇、14个村完成了11250亩栽植任务,集约化程度均高于国家10个乡镇的规定。 二是桑树栽植更加标准化。2007年的新栽桑树均是高起点、高标准,全部采用密植桑园或大行桑栽植,在不侵占基本农田和不违背农民自愿的条件下,争取利用膀田好土集中规模栽植,一改四边桑栽植模式。 三是桑树品种实现了百分百的良种化。所栽桑树品种主要为农桑系列,是国家规定和要求的良桑品种。 (二)养蚕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小蚕共育、养蚕大棚(蚕房)、方格簇等3个项目建设内容的示范推广,促使项目区县三项蚕桑实用技术的推广比例分别提高了15%、20%、12% 左右。其中,部分区县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提高了我市养蚕的科技含量。 (三)蚕桑效益更加明显 一是蚕桑的比较效益依旧明显,由于间作模式、桑枝菇、桑粪沼等模式的深入推广,项目区亩桑综合效益可达3000元左右,是非项目区种植粮食亩产效益的3倍左右。二是蚕农售茧收入大幅增加。5个项目区县蚕农户均售茧收入在2000元左右,在全市蚕农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同比增加约7%。三是实现了“三当年”即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出效益。四是每张蚕在大蚕期的用工大幅下降。由于省力化养蚕技术和丰产桑园栽培技术的强力推进,每张蚕在大蚕期的用工由过去的1个劳动力下降到0.3-0.5个,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四)蚕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农民组织形式多样。如万州区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武隆县推行“公司+共育户+农户”,永川、铜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潼南推行返租倒包。 二是土地合理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2007年栽植的5.5万亩桑树,其中有近12560亩进行了土地流转。其中,潼南明宇公司租赁农民土地8640亩,铜梁安居公司租赁3400亩,万州龙的公司租赁520亩,实行工厂化养蚕,再聘请当地的农民进行桑树管护和养蚕,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变成了产业工人,收入大副增加。潼南县太安镇土地出租的300多农民,全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是原来收入的近10倍, 三是5个项目区县采取订单蚕业、蚕茧价格风险金、二次返利、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起了“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蚕农的市场意识在逐步提高,合理的利益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四是养蚕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区户均产茧3担,同比提高16%,带动全市户均产茧量提高14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新增万担镇3个,千担村 36 个,百担社 183 个,十担户 1044 户。 (五)茧丝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贸工农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5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均是一体化龙头企业,既有蚕桑基地,又有丝绸加工和丝绸贸易。其中,永川金凤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铜梁安居、潼南明宇、武隆宏美达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二是桑(蚕)--草(畜)--枝(菇)--粪(气)”的生态蚕业模式广泛推广。潼南县以桑枝为培养基,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实用菌加工厂,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其余4个区县也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间作模式,积极推广蚕粪生产沼气,节约能源,保护了环境。 三是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万州区自行研制开发了桑椹酒、桑叶茶,开发出了超薄超强锦丝绸系列军工用品,在神六投入了使用。武隆宏美达公司开发出了630A丝绸系列产品,在欧洲畅销。 四是产业发展扩展到了海外。武隆宏美达公司在柬埔寨投资400万元,建设了300亩密植桑园,带动周边发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