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谈人生价值的取向.docVIP

爱问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谈人生价值的取向.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问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谈人生价值的取向.doc

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谈人生价值的取向 李 玉 宝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基础部, 江苏 南京 211170) 关键词 价值观;价值取向;全面发展 一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价值观在客观上制约着每一个个体的人生价值取向。 1 社会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 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每一个社会历史阶段,都各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价值观是其特征之一。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是由诸子百家的价值学说形成的,而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政治主张“德治”和“仁政”。儒家道德强调“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天道观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由于儒家的社会价值学说导向作用,中国的历史上曾呈现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正人君子和善良百姓。当然,也由于其导向的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束缚思想、压抑个性、维护宗法等级统治等的价值取向,从而阻碍着历史的发展。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社会普遍认为,人是生而有罪的,人生就是人在尘世间向上帝赎罪,以求来世进入“天国”的过程。所以人们默默地取向于禁欲主义,忍受现实生活的苦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人们重新审视人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一批人文主义者大胆地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现世的幸福。为此,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奋斗成了同时代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在法国兴起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启蒙学者们认为,社会环境是保障个人幸福的前提,丑恶的社会环境则是埋藏个人幸福的坟墓。企盼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成了当时社会价值的主流,于是“自由、平等、博爱”成了人们实现人生价值高擎的理论大旗。19世纪中期,机器大生产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资本主义大工业进一步发展,随之无产阶级政治力量也逐步壮大,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观。“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成了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价值的目标。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社会价值观曾有过不少的变化,既有旧的传统意识影响,又有改革开放而引来的西方价值观的撞击;既有“左”的思潮给社会带来的误导,又有右的倾向给社会安定造成的一定影响。但从总体看,我国社会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价值观,一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价值观。两种不同体制下的价值观,明显区别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意义。 1978年以前的近三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是现实的背景,在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社会价值导向几乎完全是以社会整体为基本出发点,国家整体是最高的主体,也几乎是惟一的主体,忽视了个体人的基本价值,忽视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个体人几乎消失在“国家”和“集体”之中,个体人的主体本位失去了应有的空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思想的不断武装,使得社会价值观呈现出高度政治化的特征。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违背人们真实的意愿中变得单调、虚幻,变得整齐划一。与此同时衍生出的平均主义导向,诱导着人们保守封闭,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注重所谓公平而不注重效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压制先进,保护落后,给当时社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也阻碍着社会成员个体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得以正常发育,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革,确认了不同所有制主体的存在。经济体制不断的创新使得人们观念不断更新,社会价值观亦更趋于理性。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权入宪等重大举措,使得个体人的意识逐渐确立,现实的个体人被从整体的“抽象人”逐渐剥离出来,个体人成为制定社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个体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国家、集体和独立的个人都成为一定责权利的主体,彼此之间不再是单一的至上而下的关系,而是双向或多向的相互关系。个体人的发展有了应有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为人们的个体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人才辈出,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更优秀的人力资源。在“左”倾思想的清除中,人们不再以政治为惟一的目标,生活的价值目标中,融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的生活爱好等为一体。人们的价值取向随自身的条件、信念等趋向于多样化、层次化,从务虚走向务实,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合理、充实。与之相应,平均主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