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教师课题活动心得 教师姓名:戚晓飞 时间:2015-05-06 王向成老师《20世纪的经济模式》课件浅析 这是一节九年级的专题史复习课,围绕美、苏两国开创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复习课。很多地方值得我来学习。 第一、紧扣考纲,突出重点。课件开门见山亮出“专题复习要点”,目标明确,提高了整堂课的复习效率。 第二、课件两大板块(苏联篇、美国篇)、三条主线(列宁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罗斯福的新政),使得整堂课的结构非常清晰。 第三、每一板块都有典型的例题解析,例题有针对性。这是复习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与考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环节,教会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探究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 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如何调整经济政策”,深化学生对经济模式探索专题的理解。 第五、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做题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 王老师严格对照考点进行复习,责任心非常强,课件制作没有花架子,给人的感觉非常扎实,很严谨。再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的建议: 第一、让复习课出新意。比如可以设计历史周年和时政热点的内容;把考点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联系起来;除了文字材料,还可以引用一些图片材料,图文并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用新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收获快乐与成就。 第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还应该加强学法的指导,消除学生复习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有法可循。 第三、考虑到初中生有较强的游戏和竞赛心理,可以用分组知识问答的形式,来上我们的历史复习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乡土资源的利用:计划经济下的常州 上世纪90年代初,粮票、煤球票等票证彻底告别历史舞台,这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粮票、布票等作为一个时代见证依旧值得我们去细细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上粮店的情景吗?临出门时,母亲要再三叮嘱,再看看,别拿错了,全国粮票比常州粮票好换东西。   走到粮店,规规矩矩地排好队。轮到自己时,钞票、粮票一样都不能少,展开袋子在出米口那候着。只听得二楼的师傅喊:“来了,当心!”   哗——一口袋的大米装上了。遇到精明的当家人,还会拍拍那个马口铁的出米口,里面还有些“余粮”。   其实,买粮凭粮票仅仅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那个商品计划分配的年代,手中有钱并不能让人刮目相看,而握有各式各样的票证却让人心生羡慕。  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钱不是万能的,购买商品的权利是分配到各人头上的票证。有时排长队仅仅为买草纸   新中国成立伊始,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工农业基本薄弱,社会人口众多,再加之一些国家在国际上对中国进行封锁,国家决定全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生产资料、生产商品计划分配,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于是乎,票证渐渐登上历史舞台。   据市档案馆相关人员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这是全国各类票证的起步阶段,发行的票证种类还相当少,大都集中于生产资料领域。而票证真正的辉煌阶段则是10年动乱之后到改革开放初。这个阶段里,票证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小到针线、卫生纸,大到收音机、钟表,几乎囊括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买东西得排队凭票,这是那几十年间长久不变的标志。据老一辈的常州人讲,当时,曾流传过一个颇有趣的笑话,讲的是一个精明的男当家,上街闲逛时看见有很多人在排队,他以为是什么紧俏商品,于是赶紧去排队。结果,排了老半天的队,轮到自己才发现原来是在卖草纸。  大饭桶和小菜碗   1978年之后,票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所削弱,可依旧是市民生活的核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三口的计划定额是,成年人:28斤大米/月,青年:32斤大米/月(初中以上),少年:25斤大米/月;豆油:每人每月半斤;猪肉:每人每月1斤。每年每户一张户券。过年时,一张户券可买一只猪头。此外,还有布票、烟票等。   按照这一标准,三口之家每月的吃粮大致在88斤。相比之下,现在的三口之家一般都吃不了这么多粮食。可细想之下,每月三口之家才有3斤猪肉,遇到胃口大点的主,一顿可以吃个精光。由此可见当时的物质是那么匮乏。   曾经炫耀的大件电器   进入上世纪8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