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成祖实施“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战略思想
武当山文物宗教局 赵本新
内容提要:
永乐皇帝在政治上实施“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战略思想,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永乐建国,面临北方旧元兵患,南土安南骚乱,内有“靖难”的烦燥心情。为强化专治统
治,采取“北建故宫”,有效的抵御和控制了北方的侵略;“南修武当”,利用由来已久的传
说,把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中有着深远影响的真武大帝抬出,通过宗教信仰,宣扬“天人
合一”达到“君权神受”的目的,缓解了阶级矛盾加剧。为巩固皇权起到了积极主导作用,
使明王朝能稳定延续276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北工程”对明王朝的生死存亡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具有着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战略思想
永乐皇帝朱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为巩固
和发展大明的一统天下顽强地拼搏,后客死在北国荒野的榆木川征途中(今内蒙古多伦县
境内)。尽管当时南北战争频频发生,但他仍以旺盛的精力、天才的智慧,有条不紊的治理
国家,为明初的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强国富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明成祖登位之初,国家
的经济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窘况,但他却力排众议,执意在政治上实施“北建故宫,南修武
当”的重大决策,且两大工程均指派亲信,不惜财力,精心堪测、设计,并亲自主持,还
多次颁布旨令,尽量使其尽善尽美,尤其对武当山的建设显得特别关心,调集全国的能工巧
匠,派谴工部大臣率军民工匠30余万人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十二年,以精湛的技术、高超的
工艺、宏伟的气势,进行大规模营建。竣工后,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驾于五岳之
上,成为明王朝的“皇室家庙”。成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因国内战事频频发生,一直没有
机会到他精心设计、建设的武当山来“走一走,看一看”。那么这位政治家为何故要远离都
市到穷乡僻壤的武当山来鼎力实施“南北工程”,其战略思想又究竟何在呢?
历史背景
1360年12月,明王朝还没有将国家统一,朱元璋的四皇子朱棣在南京降世,由于战
乱,朱元璋还没顾及为孩子们取名。1367年12月,朱棣和诸王子才正式有了父皇所赐的名
号。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首次分封诸王,朱棣受封为燕王,九年魏国公徐达长女
被册封为燕王妃,十三年(1380)三月,朱棣正式受命就藩北平①,自此他告别江南,登上
了塞下北国的旅途,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北平是通往塞外辽东地带的咽喉重地,21岁的朱
棣已长大成人,深感责任重大,他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勤于政务,为国分忧。洪武二十三
年(1390)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捅众边陲,朱棣受命出征大获全胜,众皇子刮目相看,后
来,三位皇兄相继病逝,朱棣成为诸子中最长的一个,且是众藩王中最为强胜、军功最大、
.371·
战绩最多、最具势力的一员,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接班人,朱棣以为帝王这把交椅非自己莫
属,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却偏偏遗诏皇长孙朱允妓继承大统,小字辈的建文,平素
无战功,长期又在老皇帝身边终日礼受儒教,而面对外藩强悍的皇储似乎感到束手无策,且
又启用些文人,被时人称为“秀才朝廷”②。历史的本身就已经埋下了必然要斗争的祸根,
将最终无法避免那一场蓄势待发的战争。 .
政治背景
建文元年(1399)朱允蚊登基后担心政局不稳,尤其是害怕燕王朱棣谋反,由于其军
事力量太强未敢贸然行事,“秀才朝廷”的智囊团们决定先削除周、代、湘、齐、岷五王,
想迫于朱棣就范,那知朱棣并非等闲之辈,其实也早有准备,只是在等待这一根未燃着的导
火索。然而,想得天下之事朱棣也蓄谋以久,史传有一段故事,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
中秋,马皇后病逝时,朱棣时21岁,已观得宫廷弥漫着政治险恶,就已经准备为后来壮大
力量取得天下在努力,当然不是去夺父权,而是将来与太子的皇位之争。吊唁期间,他遇见
一位博通杂家的青年僧人道衍,见朱棣有“大王骨相,英武冠世”,就告诉朱棣说他觇
(ehan观察相貌)得四皇子有天子之气,并向他表白:“如若能让随您赴燕,一定奉顶白帽
子给大王戴”朱棣明白这是暗示“皇”字@,朱棣非但不追究,反而受到器重。故事虽不大
相信,但这位和尚道衍于本月24El却先行到京,住在府西的大庆寿寺内,不久就神秘地作
了住持,与燕王交情甚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