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pdf

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0卷第2期 管章玲,辛海峰,李建宏,等.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94—96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管章玲1,辛海峰1,李建宏1,马鸿翔2,张旭2 (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病害,该病可导致减产,同时在小麦中残留真菌毒素,对小麦生产存在巨大 威胁。由于抗药性的逐渐形成和残留污染等弊端,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的途径存在很大局限,微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 已引起了广大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微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效果及可能的防病机 制,并讨论了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赤霉病;生物防治;生防菌;生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435.12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2)02—0094—03 head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blight,FHB),主要是由禾谷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在拮抗菌的研究 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rg)引起的,是麦类作物上一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对生物 种流行性病害,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潮湿、半潮湿 防治菌株的筛选、防治效果、防治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 地区危害更为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疾病导致了如下。 北美洲农业市场损失30亿美元。21。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 1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 区及北方春麦区发生最重,一般减产10%一20%,严重时达 80%~90%,甚至绝产。1957--197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流 学者们试图从各种生态环境中寻找拮抗菌,在寄主植物、 行的有4年,中度流行的有12年。大流行年病穗率50%~非寄主植物和土壤中均获得了拮抗菌株,包括细菌和真菌,其 100%,产量损失10%~40%,中度流行年病穗率30%一中有关细菌的报道较多。 1.1细菌 50%,产量损失5%一15%。黑龙江省春麦区1959--1988年 间大流行6次,小麦平均减产20%以上,其中1982年损失小 目前,筛选出对小麦赤霉菌有防治作用的细菌多数是假 麦5亿kg。1985年河南省赤霉病大流行,发病面积373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放线菌和杆菌,尤其是芽孢杆菌 万hm2,损失小麦8.85亿kg;陕西关中地区发病面积42.7(Bacillusspp.)。杨慧勇等从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麦穗 ce— 万hm2,损失小麦2.19亿kg旧1。该病除了会引起产量显著下中分离筛选出一种对禾谷镰刀菌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降外,还会对人体和动物产生有害的单端孢霉烯(trichoth. poty- ecenes)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elanone)等真菌毒素,对人、畜健myxa)∞1。李正辉等对四川地区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川麦 康产生不良影响卜1。因此,赤霉病对小麦生产存在巨大威 107的内生拮抗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株对小麦赤霉 胁。目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加强田间管理(包 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L16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 括适当轮作、施肥和杂草控制)、培育抗病品种以及抑杀病原 油菜菌核病菌、炭疽病菌等都有拮抗作用]。Chan等从耕作 菌等措施。仅靠田间管理的方法难以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 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 育种需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