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筏子》课件.ppt

黄河,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更以那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铸造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黄河,也给了中华儿女不尽的思考,无边的遐想。李白曾经对着黄河发出这样的赞美之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也在《凉州词》中这样歌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北朝民歌《木兰辞》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是的,在古代,黄河经常是与苍凉、战争结合在一起;现代,则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了多少优秀儿女投身抗日救国的浪潮。今天,生活在幸福的社会的我们,就来学习袁鹰的文章《筏子》,去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黄河的主人”们,去领略那滔滔不绝的黄河所孕育的精神吧! 温故学: 同学们你对黄河了解有多少呢?请大声说出来,在全班交流一下。 (提示:黄河从什么地方发源?流到哪里?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 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反衬:以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感受反衬见到羊皮筏子前的想象。 以岸上的人提心吊胆反衬乘客的从容谈笑。 以黄河之凶险反衬筏子的渺小 学了本文,你能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请你分析一下. 1、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不仅要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还要“小心”“大胆”和“镇定”。 2、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我们要靠信念、胆略和勇气,也要靠智慧、知识和沉着。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说一说 黄河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黄河说什么? 示例: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长江》 《筏子》 选材 :繁忙的现代的建设、运输景象; 原始的、被淘汰的交通工具 表达方式 :抒情 ; 记叙 江河寓意 :长江成了祖国的象征; 黄河:是叙事的地点、人物的背景 主题: 赞美祖国不断发展,欣欣向荣; 赞美像艄公一样体力劳动者的英雄形象 都是污染惹的祸 达标学: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胆惊心jì( )吞shì( )tuān( )急 惊涛hài ( )浪 如lǚ( )平地 马不停tí( ) 一xiè( )千里 达标学: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眼前这只筏子,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 (2)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 (3)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 ) 达标学: 4、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对黄河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对黄河的描写,有什么深意吗? (2)、本文作者极力描写黄河艄公的形象,同时也写到了乘客的大胆镇静。可以把写乘客的部分删掉吗? (3)、在本文的描写中,还有一处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文字,就是第3段。这一段表现了羊皮筏子的什么特点?它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放在一起,是不是显得很不相称? 课文内容理解参考答案 (1)、写自然,最终是为了写人。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即把黄河的气势写得越充分,越形象,就也能表现艄公的技艺和勇敢、沉着、冷静的品质。 (2)、不可删。写乘客的大胆镇静,目的是衬托艄公技巧高超。这样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描写,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3)、主要表现羊皮筏子的“小”“轻”,表现危险。它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放在一起,确实是不相称的。但正是这种不相称,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