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参考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进中举》参考课件1.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理解对比、讽刺写法及其作用。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作品简介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取中后为贡生;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家境贫寒、地位低下。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想一想 研习文本 自读1~2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他的社会地位如何? 每日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 两三天 没有乡试盘缠 暗写乡邻漠不关心 现世宝 癞虾蟆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极尽嘲讽 生活上 乡邻间 胡屠户 家境贫寒 地位低下 学习3~12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称范老爷 热心帮助 不屑一顾 称兄连谊 送银赠房 竭力拉拢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极力夸赞 乡邻的变化 乡绅的变化 胡屠户的变化 得到功名富贵 成为封建社会新贵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人物? 语言 动作 神态 夸张、对比手法 准确、生动、简洁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前倨后恭 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 粗俗贪婪 嗜钱如命 老奸巨滑 请从胡屠户、乡邻、张 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冷酷无情 趋炎附势 胡屠户: 乡 邻: 张静斋: 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范进 热衷功名--- 垂老之年仍痴迷进学 无米无柴仍应乡试 喜极而疯只记得“中了” 虚伪世故-- 中举前唯唯连声称岳父,中举后称老爹 不顾老母妻子挨饿 与张静斋称兄道弟 封建科举制的毒害 小说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以及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有什么作用?    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 ? 课文是怎样地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 品一品 精彩片段 第一层写昏厥。 用“看”“念”“拍” 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笑”“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 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用了什么描写?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 正面描写 第二层写疯跑。 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 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又用了什么描写? 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众人 老太 太的慌 —— 写出范进昏厥怕人 报录人、邻居的吓了一跳 —— —— 写出范进 飞跑的疯狂 众人拉不住 写出范进的疯劲 侧面描写    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    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被窒息被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主 题 回顾线索  范进 → 穷困潦倒屡试不中 → 自高自大人格扭曲 尖酸刻薄辱骂鄙视 恭敬小心讨好献媚 ↓ ↑ 亲朋讨好 乡绅结交 ↓ ↑ →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整个社会的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