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_区域发展条件分析.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专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特点 有限性——数量、质量、时间、空间上的有限性 区域性——地域差异性 整体性——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原则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方法 (一)区域自然资源评价原则 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自然资源数量的评价 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 与地域组合特征评价 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 及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用评价 关于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 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目的是考察自然资源可利用的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对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应从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等方面来考虑。 不同的自然资源,构成质量的因素不同,表示方式也不同。 关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 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的分析,必须搞清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 关于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及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 同一类或不同类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 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应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筛选出几个可行方案,同时指出各种方案特点,尤其应特别提出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以利于开发利用决策与实施。 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用评价 效用评价的方向 ——正向与反向 效益评价的方面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出的构成状况。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的生产布局。 ——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投资的供给;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区域人口的数量分析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三)人口的质量分析 (四)劳动力供应分析 反映劳动力供应能力的主要指标: “适龄就业人口”;(我国劳动年龄为:男16~59岁;女16~54岁。) “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者”; “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 “求业人口”; “就学人口”; “家务劳动人口” “军队服役人口年”; “其他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 “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五)人口的分布分析 人口的分布指一定地域、一定时点的人口分布状况,它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等)、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 人口的分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 人口历史分布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因素 政治 2.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区域分析中,应重点分析人口分布与区域资源分布、国土开发、生产力布局的适应和协调关系。 人口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惰性。 3.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农业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的农业人口数。 比较人口密度:单位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 经济人口密度:各种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人口的比。 人口重心(人口中心):如果把区域上的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时的支点就是人口重心。 人口重心可表明地区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或中心区位。 人口重心的计算方法可参照重力的分解与合成法则进行。将不同历史年代的人口重心标注在地图上,按时间先后连成折线,表示重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与功能.ppt
- 第九章微计算机系统.ppt
- 第九章成本分析.doc
- 第九章指数.ppt
- 第九章提高导游服务技能的方法.doc
- 第九章教学实施.ppt
- 第九章教学研究.ppt
- 第九章新型生产方式(生产运作与管理,陈荣秋).ppt
- 第九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ppt
- 第九章武汉理工大学爆破工程.ppt
- 【我国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权益程序保障的现状及完善建议】12000字.docx
- 【银鹭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案例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doc
- 【龙大美食货币资金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doc
- 【学校美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研究】3700字.docx
- 【H城投公司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优化设计】15000字.docx
- 【在线民宿评论对游客预订决策的影响实证研究】11000字.docx
- 【小型裁切机的机械设计】论文中期报告2600字.doc
- 【公共利益视野下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研究】9900字.docx
- 【“二维码”侵权行为的研究】8500字.docx
-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某乡镇为例】200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