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唐诗中月意象的艺术特征.doc
第 四 章 唐 诗 中 月 意 象 的 艺 术 特 征
第 一 节 化 月 为 人 , 人 月 合 一
诈为 一 种 意象,“月”本就是“象”与“意”的化合,是以表层之象来表现深层之意,也就是说,月意象本身就蕴涵着抒情主体的情感。但是很多情况下,唐诗中的月意象并不止于此。当诗人觉得单纯的“象”与“意”的化合已经不足以表现其深沉饱满的情感时,往往会采用“化月为人”的艺术手法,把月亮完全当作人来刻画描写,从而达到人月合一的审美效果。化月为人,就是把月人格化,赋予它以人所有的音容仪态、言谈举止、思想感情、性格气质,让它和人一样地喜怒哀乐,能同人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通过这一番比附,月就成了人的化身— 实质上,也就是诗人情思的化身。化月为人,就是拟人,也是移情,赋予月以人之情。如陈昭《相和歌辞·昭君词》:
跨鞍 今 永 诀,垂泪别亲宾。汉地行将远,胡关逐望新‘交河拥塞路,陇首
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全 诗 写 昭君辞别汉宫远赴胡地的场景。前三联为客观陈述式的描写,最后一联单写明月意象:汉地的人物景色都己经渐行渐远,只剩下一轮孤独的明月,依然跟随着伤心人,远远相送,不弃不离。“送”本是人的动作,这里却把它赋予了月亮;本是人相送,这里却是月相送,月就成了远行人漫漫出塞路上的忠实陪伴。此外,“唯”与“犹能”虽然不是直接写月具有了人的动作,但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强化了诗人将月比人的用意:送行的人都已回去了,只有月亮还能不辞远途,坚持相送。心理上早已把月当成了一个深情之人来看,亲近感不言自现。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月 千 古 同一,并无新旧之分,月照也是自然现象。此诗写月为,I日时月”,写月照为“还过”,如同一个深情怀旧的故人,离开之后重又回来,发现一切己经不复原来模样,心中满是伤感却又不忍离去。诗人不把自己面对古迹时的感受说出,而是交付一轮明月,让明月来表现:明月就是一个具有深长的历史眼光、目睹古今盛衰沧桑之变的人。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
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在 这 首 诗中,没有直接表达闺里人的相思忆远之苦,而是把月亮拟人化,让它
处在人的环境里,具有了人的情感。月本是无情之物,此处用“可怜”这一充满感
情色彩的词来形容;“闺里”是人之所处,这里却说月在闺中;“偏”本指人的任性
或执著,而此处写月“偏照”,分明是赋予了它以人的执著情意。全篇都没有人物的
正式出场,而是把“可怜”、“闺里”、“偏”等表现人物感情和处所的词用来表现月
亮,使“月”完全成为闺中痴情女子的化身了。这样,就使得闺里人的相思表达得
既委曲,而又更为深重。如果说上引《昭君词》和《石头城》把月拟人化,但还是
能把月和抒情主体区分开,那么这首《伊川歌》则实现了人与月的合一,赋予月的
感情完全是人的感情,难分彼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李白《相和歌辞·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本 是 宫 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整诗却不让人物出场。前两句写“北
斗’,、“西楼”、“金屋”、“萤火”客观之物,暗示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点出“月
光’,,“欲到”、“别作”给了月亮人的动作,而愁情似乎也是月光刻意所“作”,月之
愁正是人之愁。
此 外 , 田娥“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哎杂曲歌辞·夜夜曲》)、元镇“伤心
最是江头月,莫把书将上庚楼。”(凭李忠州寄书乐天》)、鲍溶“何况芙蓉楼上客,
海门江月亦相思。”(《寄薛膺昆季》)、刘元济“虚脯风惊梦,空床月厌人。”(《相和
歌辞·怨诗》)、李白“落月低轩窥烛尽, 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
等等,都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以人的思想和感情。
以 上 所 举的诗例,运用的拟人手法都是比较明显的;唐诗中还有一些月意象,
也是化月为人,但是并不是把人的动作、思想、感情等直接赋予月意象,而主要是
抒情主体的一种心理和感情上的认同:在心理和感情上把月意象当成是亲近之人。
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是较为隐蔽的。如前一章引过的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
树,江清月近人”,乍看来,两句都是写景,但细品味,就会觉得,“江清月近人”
并非只是写倒映在江中的月影距离人很近,更是一种心理距离的近。“月近人”其实
正是“人近月”,是人把月当成了羁旅中的知音和伴侣来亲近。王维“独坐幽草里,
第四章唐诗中月意象的艺术特征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Mm川集·竹里馆》)、“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也是运用了较为隐蔽的拟人手法,把月当成茫茫人世
中的唯一知心人来看待。
虽然 事 实 是“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戎显《秋月》(一题为《江
城夜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