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选型-改20140213.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缆选型-改20140213.doc

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压损失、电动机启动压降计算 电缆载流量计算 第一,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 1、电线电缆的材质,如线芯导电材料的损耗大小、绝缘材料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和允许短路温度。 2、敷设处的环境温度:指电线、电缆无负荷时周围介质温度。 3、敷设方式。 4、土壤热阻系数:指土壤与电缆表面界面的热阻,它和界面大小、土壤性质、土壤密度、含水量及电缆表面温度等因素有关。 5、多回路敷设时的载流量修正。 6、电缆户外敷设。由于我们没有户外敷设(如空气中、户外电缆沟)的工程,不做探讨。 7、穿管敷设。指电线、电缆穿管明敷在空气中或暗敷在墙内、楼板内、地坪下。环境温度采用敷设地点的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关于电缆允许长期工作温度和允许短路温度的相关规定 在《电缆规范》里不仅提供了长期工作温度和允许短路温度,而且提供了短路持续时间,数据较全面。 表9-14摘自:《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age 496 表A摘自:《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附录A常用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 表3摘自:《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GB/T 12706.1—2008 “4.2绝缘混合料” 关于环境温度的确定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9的规定,对于直埋电缆取“埋深处最热月平均地温”,天津市七月0.8m深土壤温度为22.3℃(《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6-33 Page 1012);天津市建筑设计院1998年统一技术措施中对室外地下0.8米处的温度取值为25℃,这一温度与05D图集中推荐的温度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土壤中直埋或穿管埋设的地温取25摄氏度是适合。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9的规定,对于隧道、户内电缆沟取“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月平均值另加5℃”,这一温度取值是在“无机械通风或通风不良”的条件下;那么,在“天津市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为29℃”的情况下,温度取值应为34℃,可将电缆沟内敷的温度按35℃这一档考虑;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9的规定,对于无热源设备厂房取“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月平均值”;在“天津市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为29℃(《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6-33 Page 1012)”的情况下,可将温度按30℃这一档考虑,如把变电室归入有热源设备的厂房,温度值另加5℃,即35℃。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1998年《统一技术措施 电气专业》中并未“对电缆沟敷设”提出推荐值,只提到“室内温度取值为30℃”,并未细化为缆沟、隧道、桥架;05D图集中推荐“电缆在空气及隧道中敷设取40℃,室内配线30℃~35℃”。图集中“电缆在空气及隧道中敷设”并未指明电缆是在“室内”还是“室外”。 图集中“室内配线”我个人认为是指“导线和小截面电缆穿电线管敷设”,但其温度参考值与建院室内敷设较接近,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表3.7.5的规定,室内电缆沟无机械通风时温度取值为34℃;对是否有热源的一般性厂房、室内温度取值与《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相一致。 个人认为对于变电室内桥架敷设时,考虑桥架盖板影响散热宜按35℃考虑,室内电缆沟敷设且无通风宜按35℃考虑。 上述所提及的平均温度值参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6-33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Page 1012 表3.7.5摘自:《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表9-15摘自:《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age 497 关于变电设计中常用敷设方式 国标《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GB/T 16895.15-2002 idt IEC 60364-5-523:1999)将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划分为A1、A2、B1、B2、C、D、E、F、G九大类(见手册表9-18 Page498~500),《配电设计手册》编制了常用的B1、C、D、E、F、G六种敷设方法的载流量表(详见下文归纳),通常规范和手册中所体现的变电设计敷设方式是C、D、E,而对于桥架带封板底部无散热孔的敷设方式在工程实际中大量应用,但这种敷设方式不论在规范和手册中均未提及,这种敷设方式不利于电缆散热,影响电缆载流量,其载流量该如何考虑值得研究和探讨。目前,电缆散热的研究是在电缆各组成部分热阻模型的基础上,对电缆温度场的仿真研究,研究成果大多为高压电力电缆,对低压电力电缆的研究甚少,无法获得有效的、实验性的或理论性的降容数据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配电设计手册》六种敷设方法的载流量表现归纳如下: B1 450/750V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管载流量及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