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亭县初中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流程设计《谈骨气》.doc
乐亭县初中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流程设计《谈骨气》
赵 哲
一、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件出示,激情朗读。
《中国人,不跪的人》节选
王怀让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一一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的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一一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
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不会给
你下跪!”
同学们,这位不跪的人叫孙天帅,他在高薪和骨气之间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骨气”这个话题。
二、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字词检测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嗟来之食( ) 高官厚lù ( )
吆喝 ( ) 富贵不能yín ( )
拘囚 ( )
②说说下列加点的字的含义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初步感知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议论文)
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骨气)
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三言两语畅谈感受)
三、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运用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交流
全班交流。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学生间相互交流补充,总结出答案。
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事例:(1)文天祥拒不降元
(2)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3)闻一多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四、精读细品
1、自主阅读
①出示读文要求: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
课文第三段说“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但作者为何单单选取这三个事例呢?(提示: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②学生自读
学生细读文章,思考问题,并在文章中做好批注,写下问题答案的关键词,准备交流。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小组内交流,整理归纳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3、展示交流
小组代表把本组探究结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商讨,教师对学生总结不全面或疑惑处,适时点拨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其一、这三个事例分别与开头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
其二、这三个事例选自不同的时代:文天祥是封建社会的代表,穷人是奴隶社会的代表,闻一多是现代的代表。
其三、这三个事例代表了三个阶层:文天祥代表士大夫阶层,穷人代表平民阶层,闻一多代表知识分子。
教师小结:原来这三个事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作者精心选择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而且和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非常典型。所以我们说,议论文的论据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才更具说服力。
4、学生质疑
学生针对本文所选论据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5、教师质疑
①课件出示材料一: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生活贫困,冬天甚至买不起一件棉衣。他自己因长期饥饿,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是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教师提出疑问:文中的穷人无名无姓,能否用朱自清的事例来替换呢?
②学生展开辩论。(教师适时引领思路,确保不形成无效的争吵。)
在辩论中明确答案:
不能替换。因为朱自清和闻一多都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换用这个事例,不能体现文章选材的典型性。
③课件出示材料二:
事例1:2008年2月,我国南方狂降暴雪。唐山十三位农民不远千里,奔赴灾区,可谓雪中送炭;5月,汶川发生地震,他们又满载救援物资,前往救灾一线。他们用纯朴善良的举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大爱无疆。
事例2: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宗教视为异端学说,他因此成为宗教的叛逆,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如果为本文再补充两个论据,这两则材料可以当选吗?
(点拨: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
④学生小组内快速讨论,然后持不同意见的小组代表分别陈述理由,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共识:
这两则材料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材料一体现的不是骨气,而是爱心;材料二列举的是国外的事例,而不是中国。
教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更加明确了,论据应为中心论点服务,它要和论点保持一致。
四、归纳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归纳思路:
这是一篇极为典型的议论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结尾发出号召,指出(无产阶级要有自己的骨气)。
不同的时期,骨气的含义是不同的。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号召呢?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
现在, 我们将时针拨至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受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