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与干预 1、预防-生命线及危机干预 对于自杀危险的评估 4P模式(4P model) 2、干预中的交流技术 积极倾听、共情、真诚 建立良好关系 获得承诺 3、治疗 药物(控制抑郁)及心理治疗 推荐影视 1、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抑郁症及抗抑郁剂治疗(Prozac:百忧解) 2、伴我情深(Mr. Jones) 双相情感障碍 3、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自杀及自杀干预 心境障碍与自杀(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 心境障碍 ?概述 ?诊断及症状表现 ?病因 ?治疗 概述 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流行病学情况 心境障碍 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调查: 情感性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0.52‰ 终生患病率:0.83‰ 抑郁症 月患病率:美国5.2%,英国5.9-7%(世界精神科联合会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抑郁症时点患病率3% 据此推算,我国的现患人数约3600万 诊断及症状表现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特殊类型 抑郁的不同类型 其他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 单相(unipolar)障碍(DSM-IV) --单次或反复的抑郁(depression)发作 双相(bipolar)障碍(DSM-IV) --单次或反复的躁狂(mania)发作 --单次或反复的躁狂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表现下列3项以上 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 睡眠需要减少 比平时更健谈 意念飘忽 随境转移 有目的的活动增多 过分地参与某些享乐活动 症状至少持续一周 按照病情,可分为: 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伴精神病性 躁狂与轻躁狂 首次发病年龄:16-35岁 病程有长有短,平均3个月 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 心境低落 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附加症状 集中注意和注意能力降低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发作至少持续2周 按照病情的严重状况,根据ICD-10,抑郁发作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发作: 重度:3+5 中度:2+3或4 轻度:2+2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 季节性抑郁障碍 产后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 抑郁障碍的特殊类型 抑郁的不同类型 精神病性 vs. 神经症性抑郁 内源性抑郁 vs. 反应性抑郁 其他心境障碍 (1)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 轻度的抑郁 过去CCMD系统称为抑郁性神经症 (2)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 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发作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 病因 1 生物医学的解释 遗传、生物化学研究 2 心理学的解释 主要针对抑郁症,很少见到对躁狂的解释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行为理论的解释 认知理论的解释 治疗 医学的治疗 心理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治疗 自杀(suicide) ?概述 ?自杀的心理表现 ?原因 ?预防与治疗 概述 国外自杀率: 10-25/10万 我国自杀率: 男14.7/10万, 女19.6/10万, 平均17.07/10万(1989) 自杀为全人口死因第五位,15-34岁第一位(费立鹏,2003)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 自杀的心理表现 非冲动性自杀的发展阶段 1、当事人遇到问题,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2、准备自杀者发出“求助的呼唤”,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 3、自杀者作出坚决的自杀决定,外表平静 (Poeldinger, 1983) 非冲动性自杀与冲动性自杀 非冲动性自杀:有预谋,被救仍可能再尝试 冲动性自杀:无预谋,被救通常后悔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 原因 1、生物学的解释 2、心理分析的解释 3 、行为学派的解释 4 、社会与文化的解释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