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案到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教案到学案 ——自主式“学案稿”的编写体会 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搞的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起了“过滤器”的作用。过滤掉了新课程倡导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出口”的是没有了灵性、缺乏动态生成的知识。学生只是个“容器”。虽然装得满满的,但经不起“岁月”的蒸发。这种生吞活剥的知识,对学生而言,结果是你讲给我听的,我会很快忘记;你给我看的,我会短暂记住。这种缺少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要破解教师“苦劳”,学生“疲劳”的教学难题,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农村中学的现实情况进行颠覆传统课堂模式的课改。怎样课改呢?据一项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教学生,学生知识的记住率达95%,但教师的采用率为5%。学生动手实验,有70%的知识记住率,教师的采用率为20%。教师讲授,学生记住率为5%,但教师的采用率为95%。从中我们看到课改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师抛弃沿用多年的写教案的方法,自己编写自主式“学案稿”。 从教案 到学案,我的体会是:在编写自主式“学案稿”时,编写者应钻研教材,正确处理和把握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在“学案稿”中要确立目标——解决学生想到哪里去的问题;寻找目标导向——引导学生怎样到达那里;选好评价目标——检测学生是否到了那里。编写的“学案搞”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流程简洁有序。教材内容的呈现要情景化——创设新奇的情景;生活化——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问题化——抛出有效的问题;可视化——实验操作全面直观;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结构化——教材内容按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结构化。整个“学案搞”要体现出学生参与的真实性、思维的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性、内容的直观性。 1、参与的真实性。自主式“学案搞”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序推进。教师的讲解、参与讨论、展示、演示、答题、评价等活动和学生的听、读、看、记、思、做、练、讨论、质疑,表达等活动要有机穿插,精心设计安排,使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譬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时,教材安排的活动是让学生相互挤压充气的气球,气球都形变了来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活动有可能受到器材的限制,不能让全体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使人人有器材,学生也只能从视觉上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还是没有真实体验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把这个活动改成两个学生扳手腕(当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再让他们说出各自的感受,从而让全体学生在触觉上体验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的参与更为真实。 2、思维的复杂性。科学教材内容是按新课程理念编写的,知识的获取不是直射的,而是曲径通幽,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一个“学案稿”的质量体现在学生复杂思维的含量,学生的思维层次。如在“浮力概念”的建立,有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读、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托力”。在这个教学活动里存在着学生的思维,但这种思维的层次是低级的,学生是死记硬背了知识。但我在编“浮力”学案稿时,设计了四个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浮力概念。一、用橡皮条拉弹簧秤的秤钩。问学生:弹簧秤的读数表示什么力的大小?二、在弹簧秤秤钩上挂一物体。问学生:弹簧秤的读数表示什么?又等于什么力的大小?三、用手托物体。问学生:弹簧秤读数怎样变?四、把物体浸在液体中,问学生:弹簧秤读数有何变化?水和手的作用一样吗?综合分析四个实验,归纳出水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托力——这就是水的浮力。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学生也有了“过程和方法”的复杂思维。 3、问题的有效性。科学的规律源于观察现象,深究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学案是教师精心抛出问题,有序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案。在学案稿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有效的。如:在什么是摩擦力的学案稿中,教材简明地讲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在此教师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问题:相对运动与运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在哪里?接着教师通过下面的图进行分析,在图中以A为参照物,B向左运动,以桌面为参照物,B向右运动,哪个运动是“摩擦力”概念中所说的相对运动呢?学生看图就一目了然。相对运动的难点也轻松突破了。 4、内容的直观性。科学课的趣味在于观察和实验。没有了观察和实验,就没有科学课的魅力。在编写学案搞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取材于身边生活资源的科学实验。在酸碱性测定的“学案稿”中,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把紫蕃薯浸在醋酸中,一会儿拿出来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紫蕃薯变成红蕃薯了,原来这里面有“石蕊遇酸变红”的道理。这种取材于身边资源的科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体验“科学就在身边”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张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