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寒假练习三四单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寒假练习三四单元.doc

初二语文寒假练习三四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看拼音写汉字。(28分) tuí( )唐 琐xiè( ) piē( )见 àn( )淡 lónlǚ( ) 歉jiù( ) 万lài( ) liàng( )qiàng( ) 女gōng( ) chóu( )谢 shuàn( )净 zhǎn( )转 风mǐ( ) 静mì( ) 雄jù( ) yùn( )育 浓chóu( ) 斑lán( ) huì( )赂 kuì( )乏 脸jiá( ) mèi( )力 guī( )丽 穿suō( ) 荒wú( ) lín( )次栉比 dì( )听 2.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8分) (1)峰迴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叫姊妹潭,传说中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水驯情而亡。 (2)眼前跳动的身影,涣发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确了死亡的阴影——或许,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生的快乐才如此真实,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22分) (1)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王勃《_____________》)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3)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__________《望岳》)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___《白居易》) (7)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3分) 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 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 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5. 据媒体报道,在绍兴,“鲁迅经济”火了,“咸亨酒店”作为商标市场价值已达1.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鲁迅笔下的鲁镇、乌篷船、社戏,如今都开发成了旅游项目。但绍兴“鲁迅纪念馆”刚成立时带着虔诚与朝圣心情参观的游客如今日见其少了,很多人进去了只是忙着拍照留念,买土特产,很少有人看完所有的展厅。 如果你是导游,你将怎样结合所了解的鲁迅来引导游客参观鲁迅纪念馆?请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8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3分) 6.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7.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