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doc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
我国是一个乙肝病毒感染的大国,全国有HBsAg阳性者约1.2亿[1]。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较常见的疾病,其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亦占相当部分,治疗棘手。作者对本院2003至2005年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随访调查。现就分析结果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5~62岁,平均33岁。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蛋白尿>3.5g/d,血浆白蛋白<30g/L,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伴或不伴水肿,且乙肝表面标志物HBsAg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均行肾穿刺病理活检,并排除乙肝相关性肾病(肾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g及HBeAg等均为阴性),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例(含IgA肾病9例),膜性肾病7例,膜增殖性肾病4例,微小病变1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
1.2 方法
(1)定组:①联合治疗组(Ⅰ组):拉米夫定、霉酚酸酯、激素,共16例;②联合治疗组(Ⅱ组):拉米夫定、激素,共7例;③单用霉酚酸酯治疗组(Ⅲ组):8例;④单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Ⅳ组):9例;⑤对照组(Ⅴ组):用ACEI或ARB治疗,4例。(2)给药方法:强的松1mg/(kg·d)或甲强龙0.8mg/(kg·d)。其中6例曾用大剂量甲强龙针80mg/d,静脉给药10~15d,后改用甲强龙0.8mg/(kg·d),口服,8~12周后渐减量,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年以上;霉酚酸酯1.0~2.0g/d,分2次口服,疗程至少6个月;卡托普利12.5mg,3次/d,渐增至50mg,3次/d 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口服,如患者能耐受,血压维持稳定,可将剂量渐增至300~450mg,1次/d口服。治疗后1、3、6、12、18个月,检验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HBV-DNA定量,并观察不良反应,见表1。表1 用药6个月时各组指标记数表(略)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对比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Ⅰ组:16例,随访6~18个月,HBV-DNA滴度均较入院时下降10%以上,下降至105拷贝/ml以下,且肝肾功能无异常。
2.2 Ⅱ组:7例,其中有6例HBV-DNA定量下降,1例HBV-DNA无明显变化,且有4例24h尿蛋白定量在3个月内均下降至1.5g/d以下,有1例尿蛋白定量有升高,但肝肾功能均维持正常。
2.3 Ⅲ组:8例,2~3个月内尿蛋白均开始有下降,其中6例HBV-DNA定量变化不大,仅2例略有升高,未影响治疗,同时给予护肝治疗,经6~18个月的观察,肝功能维持稳定, 仅有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病毒复制控制良好。有1例血肌酐上升。
2.4 Ⅳ组:9例,开始用药3个月过程中,蛋白尿有减轻,肾功能稳定,但7例相继出现HBV-DNA定量的增加,其中5例出现转氨酶上升,而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另2例则停用激素,改用保守治疗,单用ACEI或ARB治疗,目前病情稳定。9例中仅2例坚持原方案治疗,经18个月随访,这2例患者病情控制良好,尿蛋白阴性,且肾功能均维持正常,HBV-DNA定量数量级稳定,肝功能正常。
2.5 Ⅴ组:4例,仅服用卡托普利或厄贝沙坦,随访6~18个月,其尿蛋白定量稳定在2g/d左右,肾功能均维持在正常水平。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结果3例正常, 但4例患者HBV-DNA定量稳定在104~108拷贝/ml之间。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需用免疫抑制治疗,其中激素常可能激活乙肝病毒,致复制加强,肝功能恶化。对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有效抑制肾病进展又防止乙肝病毒激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则是肾科医者所追求的。目前,乙肝相关性肾病不用激素,已成共识[2]。本研究分析显示拉米夫定+霉酚酸酯+激素的治疗方案,既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又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降尿蛋白效果。该方案未引起肝功能异常且能抑制病毒复制,提示了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的良好特性。
3.1 霉酚酸酯对乙肝病毒的作用
霉酚酸酯是霉酚酸(MPA)的2-乙基衍生物,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常被肾移植受者用做免疫抑制剂。口服后,霉酚酸酯水解为具有活性的MPA,后者为磷酸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的强抑制剂。这种酶受抑制导致细胞内GTP和 dGTP 池的耗竭。MPA已显示能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包括呼肠弧病毒、砂粒病毒、黄热病毒、柯萨奇 B4 病毒、副流感3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HIV病毒及乙肝病毒[3]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相障碍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性格特征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相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眼运动的旋转协调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能DR物质识别算法在CT成像系统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自杀基因CDTK载体系统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足趾与第2趾甲皮瓣联合一期修复多手指脱套伤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双踝角测量及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的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白内障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糖尿病的胸部手术患者154例治疗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胸腰椎骨折多发骨折的手术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骨折的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_临床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