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淤热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VIP

实验性淤热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性淤热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实验性淤热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许立,蒋宝平,过伟峰,吴勉华,方泰惠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建立淤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间隔24 h,从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观察给予内毒素后不同时间大鼠体温、凝血时间、血液黏度及动静脉短路血栓等指标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0 μg/kg内毒素可引起大鼠体温升高、血液粘度的增加、凝血系统激活及血栓形成,且各指标变化的时相呈现一致性,最佳时间点是第2次给内毒素后2 h。结论100 μg/kg内毒素间隔24 h注射,能形成实验性大鼠淤热证。 【关键词】 淤热证;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血栓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mixed stasis-heat syndrome in rat in vivo. Methods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parameters of hemorrheology were monitored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the lipopolysaccharide(LPS) was treated by infusion vein through vena caudalis twice every 24 hours in rats. ResultsThe body 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viscosity of plasma, the activity of coagulation-fibrinolysis syste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the optimal time is the 2nd hour after the last treating with LPS.ConclusionRats treated with LPS twice every 24h with total doses of 100μg/kg result in symptom of “stasis” and “heat” of mixed statsis-heat syndrome.   Key words: Mixed stasis-heat syndrome; Hemorrheology; Platelet aggregation; Thrombus   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提出“淤热”这一中医病因学概念,认为淤热是指“淤”和“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复合病因”,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不仅存在于外感热病,而且存在于许多内伤杂病的发展过程中[1~3]。根据这一病因学说,临床采用凉血化淤为基本大法,对多种病证取得满意疗效[2,4]。   本研究根据目前对中医“淤”和“热”两种病理特征的认识,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进行淤热证动物模型的复制,为今后探讨瘀热本质,促进淤热学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为中医证侯模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和试剂大肠杆菌内毒素(LPS),L2880,sigma公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试剂盒,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批号:ST20202-23;纤维蛋白原(FIB)测定试剂盒,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批号:ST20401-2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剂盒,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批号:ST10101-22;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剂盒,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批号:ST20302-22;腺嘌呤核苷二磷酸单钠盐(ADP),sigma公司,批号:A-2754;水合氯醛,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   1.2 动物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体重300~400 g,合格证号:SYXK(苏)2005~0009。   1.3 仪器MC-3B数字式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LG-PABER型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分析仪,LG-R-80系列血液粘度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数据以±s表示,采用Student’s-t检验。各组实验数据均以 ±s表示。   变化率(%)=(给药后观测值-给药前观测值)/给药前观测值×100%   2 方法[5]   2.1 LPS对动物体温的影响取体温合格(37.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