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残儿童的妈妈.doc
人民日报副刊文选
——江门市高中学生阅读浏览
孤残儿童的妈妈
张 杰 《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日 08 版)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春天。妈妈的爱孕育着孩子们的春天。王雪琪是在2007年“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任院长的。她说,“以前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从今天起我是这么多孩子的妈妈。”
王雪琪是位有20多年经验的“老民政”。为养育好福利院的孩子,她和同事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孩子们每天吃什么?食谱落实得怎么样?看看孩子们的晚饭--鸡蛋炒西红柿、羊肉串、冬瓜汤;来到婴幼儿的早期启蒙区,摸摸宝贝们的尿布湿不湿?脚上的袜子掉没掉?女人的细腻、妈妈的爱心,流淌在她每天匆匆的脚步上。
过去孩子们在福利院内接受幼儿教育,由于场地、师资、设施、教具、方法等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很大局限。王雪琪想:“要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更好地融入社会,一定要接受院外的教育。”几经周折,联系到北京大学所属的幼儿园,探索着把适龄孩子送到这里,改变了几十年来孩子们在院落内接受幼儿教育的方式,开始接受社会上高水平的幼儿教育。她为了培训有跳舞天赋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来到什刹海体育学校,请专业老师评估……
孩子们患有食管闭锁、视母细胞瘤、脑积液、肛门闭锁、足外翻、唇腭裂、先心病、听视力障碍等多达几十种类型残疾,她急在心里,疼在心上,跑医院、找专家,努力把这些孩子送往宣武、天坛、阜外、同仁、协和、儿研所、市儿童医院等20多个名家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抢救,她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好转率和治愈率。有个孩子身患肝硬化,肝腹水严重,生命垂危。她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医院,说:“为了孩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休息时间,拎着自己买的营养品去探视,看到孩子能开口说话了,能坐起来了,能大口喝饮料了,能大口吃香蕉了,这都让她欣喜万分。看到有些孩子好转了、脱残了,她心里得到莫大的安慰。
每每谈起福利院的孩子,她依然是情不自禁地闪动着泪花儿,她是女人,她把母亲的情怀妈妈的爱,全部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残疾孩子的治疗、护理、养育、教育、康复、娱乐、智力开发,孩子们感觉、知觉、视觉、听觉、触觉与协调的康复训练的器材,从防疫到卫生,从康复到教育都需要钱,她跑企事业单位开展募捐,她的深情与厚意,她的执著与真诚感动了许多人。善良的人们和单位的捐赠,改善和提高了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及教育水平。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事业十分重视,也不断地加大投入,给予了根本性的保障,现在,经市政府拨款的儿童福利院的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增加了一倍,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座初具规模、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环境幽雅,集养护、医疗、康复、培训、特教、科研六项功能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服务资源中心。儿童福利院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新纪录:院内收养床位达历史最高水平;院外就医脱残达历史最高水平;孤残儿童领养送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募集捐款达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轨迹,彰显着儿童福利院成长的足迹。
雪窦山上
陈伟光 《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日 08 版)
宁波市西南30公里许,有座名山,奉化雪窦山。早在汉代,就有人把它比作“海上蓬莱,陆上天台”。北宋诗人苏轼曾感叹“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宋理宗赵昀因先皇宋仁宗赵祯曾梦游雪窦山,于1245年赐题“应梦名山”,碑石犹存。近代地理学家张其昀称雪窦山“兼有天台山雄伟,雁荡山奇秀,天目山苍润”。
雪窦山地处四明山东缘,主峰海拔96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登顶四眺,四周峰峦连绵,莽莽苍苍,广亘数十里。群峰耸峙之中,有盆地百顷,古称第九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千年古刹雪窦寺就坐落于此。“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屡毁屡建, 雪窦寺迄今已历1700年沧桑。
雪窦山主峰名乳峰,乳峰有窦(洞),涌泉如雪,雪窦山因此而得名。雪窦寺紧依乳峰而建,层层递高,依次为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山门之外有瀑布,名千丈岩瀑布,王安石有诗赞道:“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游雪窦寺,感受最强烈的,是浓厚的弥勒信仰氛围。寺院有两株汉代银杏,径约5人围,高耸入云,树下竖有一块石碑,书“弥勒应迹圣地”。寺院照壁上书有“弥勒道场”四个大字,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所题。院中单建弥勒殿,由已故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议而建,为全国所独有。2005年,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如今,一尊以中国布袋和尚为原型的、高达38米的铜制露天弥勒大佛已告落成,它端坐在乳峰之腹,笑容可掬地接受四方信众顶礼膜拜。佛像基座上“人间弥勒”四个大字,为台湾高僧星云大师所题。
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有如坠入宗教和历史的迷雾中。印度菩萨怎么变成了中国和尚?这布袋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