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统一说。证据是证据的内容(事实材料)与证据的形式(证明手段)的统一,代表性的观点为:“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在诉讼证据中,形式和内容是辨证的统一。内容,就是事实材料,也就是有关事实的情况;而诉讼证据的形式,则是证明手段。对于诉讼证据来说,必须有这两种要素。证明手段如不包含案情和事实,那就什么也不能证明,相反,如果事实材料不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证明手段取得的,它们就不能用来作为诉讼证据,也不能成为法院判决的根据。”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注:信宿:1.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宿是相对于信源而言的。信宿是信息动态运行一个周期的最终环节。其功能是接收情报信息,并选择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一目的服务。信宿可以把信息资源转化为人类的巨大物质财富,在信息的再生产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巨大的反馈作用。 2.古文书面语 信宿 xìnsù 表示“连住两夜”:公归不复,于女信宿。——《诗·豳风·九罭》 (复:再来;女:汝) 也表示“两夜”: 流连信宿,不觉忘反。——《水经注·江水》 (反:返) 3:(传播学)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其作用是将复原(解码)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信源、信宿和信道是信息传播的三大要素。信源是信息的发源地。信道即传递信息带的通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联系的纽带。 《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此外,《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3款、《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2款、《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2款都规定一切证据只有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或认定事实的根据。 此外,《澳大利亚联邦1995年证据法》第55条第1款规定,“诉讼程序中有关联性的证据,是指如果该证据被采纳时,可能合理地(直接或间接)影响对诉讼中争议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的证据。” 严格地说,没有哪个证据能使事实的实际存在更可能或者更不可能。事实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证据的作用只是使审批者更有可能或者更不可能发现该事实。因此联邦证据规则第401条应当被理解为只是要求证据具有使待证事实更可能存在或者更不可能存在的倾向。 关联性不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其种类也没有确定的界限。事实之间的关联可能复杂而隐晦。我们不能肯定地宣布某一类事实与另一类事实之间永远不具有关联性,或者只是在某些有限的方面具有关联性。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情况。在一些情况下,某种事实可能与另一种类的事实没有关联性,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前者又可能与后者具有关联性。 二、大陆法系——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大陆法系学者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来阐述证据的基本属关系性,这两个概念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或者“可采性”)都有着密切关系,或者其本身就表明了证据所具有的上述属性。 (一)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又称“证据的适格性”、“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是某一材料能够用于严格证据的能力或者资格,亦即能够被允许作为证据加以调查并得以采纳。这里所谓的“严格证明”,来自德国的证据理论。按照德国学者的观点,证明分为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其中严格证明是针对犯罪事实是否存在以及与刑罚权的范围有关的待证事实严格依据证据法的规定进行的证明,它具有“严格的形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证据法学理论将证据客观性的基本内涵界定为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学界亦认为证据客观性有其法律依据,以刑事证据为例,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31条第1款)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均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一般认为对于证据的客观性应作如下理解:首先,证据都表现为客观存在的实体,无论证据的形式表现为人还是物,都是客观存在物。其次,证据的内容是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的反映。而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不是主观想像、猜测、分析和判断所产生的,也不是卜卦、梦呓和诅咒发誓所获得的。不能以主观 情况的作用,应当具备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条件。在法庭审判中,主观性证据一般具有证据能力,要判定该证据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采取一定的方法。主要是,应当 将该证据与其他证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判断,还要采取质证方法进行审查判断,以判别这种主观意见是否合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另外,鉴定人和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