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资料.doc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资料 1.十九世纪以来最先对来自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中国政治势力是 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19世纪末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仿制西方战舰。 【答案】A 2.2008年月至明年月,教育部将在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这件事成为今年两会上文艺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A.生 B.旦 C.净 D.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扮演的是妇女,属于旦角。 【答案】B 3.2008年3月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 A.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 B.《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C.中国重返联合国37周年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70周年 【解析】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距今30周年。 【答案】B 4.“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右图中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不同之处是A.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B.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C.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张衡 C、僧一行 D、郭守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材料的出处——《墨子》,联系该作品的成书时间,易排除选项B、C、D。 12.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B 解析:本题立意较高,而考查的知识点却比较基础,结合教材可知火箭的发明是在唐朝。 13.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这些“路”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别概述走这些道路的原因及结果。(3)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1)道路所指:①“日本人的路”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的道路。②“美国人的路”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③“苏俄人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无产阶级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④“自己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中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⑤“苏联的建设道路”指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2)原因及结果: ①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改革派力量弱小,因而选择了改良主义的道路。结果因顽固势力的反扑而失败。②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改良主义道路的失败,使他们选择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任务并未完成。③幼年的中共缺乏斗争的经验,没有正确认识到中汩汩哦的国情,模仿苏俄走城市暴动的道路。结果因反动势力的强大而被镇压。④中共记过毛泽东等人的实践探索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⑤新中国成立初,由于经验不足,受苏联影响太深,难以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损失。⑥2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结果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3)启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国家在《圣经》中利维坦是一种象征邪恶的海怪,的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注:《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社会理想(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判断该社会理想在当时是否能实现,最后谈谈作出该种判断的原因。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