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本溪钓鱼台地貌的研究
曲景慧
辽宁科技学院 本溪 117000
摘 要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钓鱼台地貌,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时期,距今约有8亿年的历
史,是中国砂 (砾)岩地貌形成史上最古老的一种。笔者对该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貌在成景
岩石的性质、形成时代和沉积环境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砂 (砾)岩地貌类型,因此,确定它是一种新
的地貌景观类型,这一发现是对中国砂 (砾)岩地貌类型的补充,它对完善中国砂 (砾)岩地貌的分类
体系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 钓鱼台组地层;地貌;本溪
图1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钓鱼台组地层分布
2.2钓鱼台地貌的由来
在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广泛分布的古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岩层产状平缓,
颜色灰黄或白色,质纯性坚,在地壳构造变动影响下,岩层产生多组节理和裂缝。由于长期在流水
的侵蚀和切割作用下,使节理和裂缝不断加宽、加大,后来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崩塌,形成了陡壁长
崖、峰林峰丛、奇峰、平顶山、断层瀑布、象形石等造型地貌景观。辽宁科技学院李志新教授认为
上述造型地貌景观好似丹霞地貌景观,但还存在一些与丹霞地貌不同之处,因此,最早命名为:
“类丹霞地貌或钓鱼台地貌”。2007年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先生建议,本溪国家地
质公园内的砂岩造型地貌,不采用“类丹霞地貌”这个不规范的名词,它是一种新的地貌景观类
型,就叫“钓鱼台地貌”。笔者依据陈安泽先生的岩石地貌命名五原则建议:①成景岩石性质及种
属,②成景岩层(岩体)时代,③地貌形成地质动力条件,④地貌造型特征,⑤命名地典型实例。
将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广泛分布的砂岩地貌定义为:“在中国华北地台区内,发育于晚元古代
青白口纪钓鱼台期首次海侵形成的高成熟度(分选、磨圆极佳)滨海砂岩,由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作用形成的桌状平顶山、陡壁长崖、塔峰峰林、孤
峰石柱、峡谷和象形石等造型地貌的统称,命名为
钓鱼台地貌,以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钓鱼台
为代表”(图1)。
3钓鱼台地貌造型成因
3.I 钓鱼台地貌的造型成因
钓鱼台地貌的成景岩石性质及种属主要由细粒、
灰黄、灰白色石英砂岩,浅褐色中厚层、厚层中细
粒石英砂岩,薄层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
中厚层夹薄层石英岩组成;钓鱼台地貌的成景岩层
图2钓鱼台——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地层命名地
(岩体)时代发育在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钓鱼台期,
250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85)测定同位素年龄为818Ma;其地貌形成的地质动力条件主要是由流水
的冲刷、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
钓鱼台地貌形态主要呈长崖陡壁、塔峰峰林、峰丛、峰林、孤峰石柱、桌状平顶山、瀑布和峡
谷等多种造型(图3)。
一
(a)由河流侧蚀作用 (b)由风化剥蚀作用 (c)由风化剥蚀作用 (d)由风化剥蚀、流水侵蚀作用
一
形成的长崖陡壁 形成的陡崖 形成的塔峰峰林 形成的钓鱼台峰林
(e)由风化剥蚀、流水侵蚀 (f)由风化剥蚀作用 (g)由重力作用
作用形成的峰丛 形成的孤峰 形成的倒石堆
(h)由河流向源侵蚀作用 (i)由断裂构造形成的 (j)由断裂构造形成的
形成的钓鱼台瀑布 钓鱼台大峡谷 桌状的平顶山
图3钓鱼台地貌造型特征
钓鱼台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了地壳表面的
基本起伏,对地貌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外力作用则对内力作用所形成的基本地貌形态,不断地进
行改造加工,使之复杂化,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另外,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改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镁合金的性能特点与其消失模铸造研究的新动向.pdf
- 基于GPS%2fGIS技术的运输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地研究.pdf
- 利用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模拟FY2B红外成像通道辐射率地研究.pdf
- 排球运动员起跳动作与其专项力量的相关研究——以四号位上步扣球起跳动作为例.pdf
- 荒漠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形态学研究.pdf
- 环境政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应用--焦炭行业环境税的减排效果与经济影响分析.pdf
- 基于弹塑性联结梁的双薄壁高墩连续钢构桥稳定性与抗震性研究.pdf
- 基于矩变换的三维CAD模型相似评价算法的研究和实现.pdf
-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文昌鸡选育群遗传多样性地研究.pdf
- 华南地区强对流气象监测数据对合理化鉴定雷电衍生灾害地研究--以广州开发区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