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工作简报第一期.docVIP

“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工作简报第一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 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批准号11ZD185 工作简报 (第一期) 目录 项目开题论证会项目通报(1) 课题组成员和邀请专家发言纪要(14)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 2012年2月 项目开题论证会项目通报 在全国各地纷纷筹建各类博物馆的热潮中,有一类隐性的活态博物馆不应该被忽略。它们遍布山野,拥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各类雕刻、绘画、书法、工艺和文物珍品藏量丰富,伴以原汁原味、永不终场的乐舞、戏剧表演,还有不离不弃、数量庞大的“观众”;在一些族群(如藏族、傣族、回族等)中,它们更是传统文化的传习学校,民族精神的凝聚圣地。它们堪称中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之地,传承多元文化的聚气聚人之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艺术汇集的寺庙和民俗信仰活动。 中国宗教类型复杂,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民族宗教或民间信仰的诸多形式,而每种宗教又有不同宗派,各少数民族宗教或民间信仰更是五花八门。中国宗教艺术遗产包括前宗教、古代宗教、民族宗教或民间信仰的大量物质及精神遗留,计有宗教建筑(寺庙、石窟、塔等)、宗教绘画(如岩刻画、寺庙壁画、卷轴画、木版画等)、宗教雕塑(石刻、泥塑、铜雕等)、宗教舞蹈(如踏罡、跳神等)、宗教音乐(如仪式音乐、唱诗等)、宗教戏剧(如神功戏、傩戏等),以及宗教法器、宗教服饰等不同类型。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祭坛就是文坛,就是学堂,就是舞台,就是美术馆和博物馆。 30余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人类学民俗学的基本传统,以田野考察为基础方法,在现场观察和考察宗教艺术生存和变异情况,探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在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福特基金会、云南文物局、中国教育部、广东部分地方博物馆和城乡规划展览馆等的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已经做过田野考察的地方,藏传佛教有西藏布达拉宫、古格遗址、托林寺,青海年都乎寺、塔尔寺等;南传上座部佛教有云南傣族、阿昌族各类缅寺、塔林,汉传佛教有云南鸡足山、广东光孝寺等;道教有云南巍宝山、广东罗浮山、四川青城山等,伊斯兰教有甘肃、青海、海南、云南的清真寺;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云南苗族、傈僳族、怒族、拉祜族的各式礼拜仪式,至于各族民间信仰方面,则所做调查更多,如白族本主崇拜、彝族土主崇拜、纳西族东巴教、普米族韩归教、摩梭人达巴教、景颇族的董萨、佤族和布依族的摩公、哈萨克族的萨满等,并已经出版相关研究论著(如《宗教美术意象》、《祭舞神乐》、《中国巫蛊考察》、《云南岩画艺术》、《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滇藏文化带考察》、《广东耍歌堂仪式音声研究西南彝语支民族仪式音声再研究经谤谤《真武图像研究》《中枢与象征——佛山祖庙的历史、艺术与社会》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根据IDC与软件公司EMC的报告:2007年全球产生的数字化信息即数字宇宙的总量为2810亿GB,预计这个数据在2010年将达到9880亿GB,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全部书籍信息的1500万倍。个人日常生活的数字足迹大大刺激了数字宇宙的快速增长。通过互联网以及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在线信用卡交易等多种方式,每个人日常生活都被数字化。数字宇宙已经通过许多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主要以宗教艺术影像(主要用于建筑、洞窟)精确测量数据采集,以及多光谱数据采集技术在卷轴画(如唐卡)、古本木刻绘画经卷等宗教艺术的数字化保存整理为例,介绍我们拟开展的一些工作。其他部分内容将在子项目中汇报。 总体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我们认为,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应包括建筑群总体平面图,单体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影像应包括内、外景及重要部位,附属文物及重要藏品、主要古树名木等的有关要求。以传统方式进行采集不但费时,在信息内容上也容易不完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该类数据采集可以采用更简易,精度更高的快速数字化采集方法。 采用球幕数据机结合完整多媒体数据库进行监测的办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精度也比较高。在需要时可依据有关数据作复原。 通用的多光谱数字采集系统与图像分析系统搭建,不同光照环境下的数字采集数据分析处理与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纸质文物对象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过程数据,通过对纸质文物的特征分析与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的关联分析,寻找一个多光谱数字影像与文物特征之间存在的普遍关系。 红外捕捉检测在航空、地质检测、安防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红外线捕捉、红外摄影在文物保护中是一种无损非接触的手段,通过采集不同物质本身辐射出的红外波段,完成数字成像。这种方法采用现在发展迅速的数字技术成像,采用的设备较之传统的检测设备更具有普遍性和易用性。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