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 -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docVIP

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 -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 1、于翔,1974年11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神经电活动与感觉刺激调节神经元树突形态与神经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在Nat. Neurosci.、Neuron、PNAS、J. Neursci. 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 篇,其中通讯作者7篇、共同通讯作者4篇、第一作者8篇,论文他引1500余次。近5年在树突形态发生、突触稳态可塑性和自然感觉刺激调节神经环路发育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发现了细胞粘附分子N-cadherin维持新生树突的新功能;阐明了神经电活动增强稳态调控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早期感觉刺激促进大脑神经环路发育与介导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邓勇辉,1977年5月生,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功能多孔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磁学功能、生化传感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功能多孔材料。在Adv. Mater.、 JACS等国际顶级材料和化学刊物发表SCI论文72篇,论文他引用超过3300次,H指数为32。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共计45篇,其中IF 8.0 的论文共29篇,单篇论文引用最高587次,引用频次超过100的论文共计10篇, 9篇论文入选ESI 高引用论文。撰写中、英文学术论著各一个章节。获得授权专利12件。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张显程,1979年10月生,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致力于机械工程学科前沿的探索研究,在航空发动机及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预测、损伤容限评定理论及表面改性技术原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5年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迄今发表SCI检索论文65篇(其中第一作者49篇,通讯作者61篇)。“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多组元结构的损伤、断裂与安全评定基础理论”2012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季红斌,1974年1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发现LKB1功能性缺失突变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普遍高发,并揭示其在肺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机制;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肺腺癌向肺鳞癌的转分化,开辟了肺腺鳞癌转分化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抑癌基因VGLL4通过竞争性抑制HPO通路主要效应分子YAP与TEAD的结合来抑制肺癌发生;揭示约90%非吸烟患者来源肺腺癌中的关键驱动基因,并发现新的肺癌驱动基因RET融合,为临床肺癌“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建立国际规范的肺癌样本库中国人群来源的原代肺癌细胞周永丰,1976年8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一直从事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合成与自组装研究,实现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多维多尺度自组装拓展了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以超支化聚合物囊泡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体系,开展了细胞模拟化学研究,为认识生物膜动态变形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提供了启示;合成了支化度可控的超支化聚合物,揭示了聚合物性能和支化拓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今已经在Science, 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他引2000余次。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自组装?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关键酶催化,底物识别和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推动了我们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为学科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为靶向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从2004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篇,总影响因子251,被SCI他引761次。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包括Cell(1篇),Mol Cell(1篇),Proc Natl Acad Sci(1篇),Genes Dev(2篇),Cell Research(4篇),J Biol Chem(2篇)等 8、惠利健,1974年9月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以肝脏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着力于细胞命运维持与转分化、癌化等机理研究,以图揭示细胞命运转变的调控机理,阐明维持细胞稳定类型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对细胞转分化和癌化研究的一系列工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包括Nature,Cell Stem Cell,Nature Cell Biology等。特别是关于肝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