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doc

6施工方法说明书及附图 6.1施工平面总布置图及说明 6.1.1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及补充设计 1、编制说明 根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等资料,在认真研究,充分领会业主对工期、造价、质量、管理以及维护安全稳妥的施工环境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集团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围绕安全、质量、加快进度和节省造价的目标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了我集团公司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稳妥的施工方案及相应的管理、保证体系,尽可能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与相邻建筑物干扰、保证工期、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等的方案设计、施工方法和组织管理措施。 2、编制依据 (1)广州地铁三号线石牌桥站~体育西路站区间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3)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石牌桥站~体育西路站区间)。 (4)原有地面建筑物的基础结构资料和施工记录。 (5)遵照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如下: 国标GB/T19000族标准;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L86-85)(GBJ108-87)TB10003-99)(TBJ204-86)308-1999);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4-83);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铁路隧道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J417-87); 工业建筑腐朽设计规范(GBJ46-82); 广州地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验收标准(穗地铁总监字[1996]第449号); 广州地铁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编制和移交实施细则(96-2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铁道部部级优秀工法汇编(93-98); 国家、部颁发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6)我集团公司现有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机械配套能力。 (7)我集团公司城市地铁施工及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 (8)现场调查资料。 3、补充设计 (1)与招标设计图完全一致的主要内容是:隧道的平面位置,线路纵坡,各种断面的内轮廓尺寸及平面位置,砼二衬结构,结构防水及各种材料标号、型号。 (2)与招标设计图部分修改的内容是:围岩分类及支护参数;施工竖井的围护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 6.1.2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三号线石牌桥站~体育西路站区间隧道从石牌桥站出站后穿过天河路,经广东省外经贸大厦旁横穿体育东路,下穿地铁一号线体育中心站进入天河体育中心,穿越游泳馆、体育馆后,再次穿过天河路,经天河路与体育西路的交叉路口,在天河广场旁接入体育西路站。本区间地形平坦,均为城市地面,地面高程为9.18~12.12m,线路两侧为高层建筑物和体育场馆等。 本区间由左线、右线两条单线隧道组成。其中左线设计起讫里程为支ZCK6+132.7~ZCK7+552.023,设计长度为1101.67m;右线设计起讫里程为支YCK6+132.7~YCK7+565.159,设计长度为1265.324m。隧道埋深为9.7m~20.2m。本区间隧道总平面布置如图6.1-1所示。 本区段上覆土层为第四系(Q),下卧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塱砾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及黄花岗段的含砾粉砂岩。洞身范围内的围岩主要为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微风化岩,围岩类别为Ⅲ~Ⅳ类,各段隧道围岩分类详见图6.1-2及6.1-3。本区段线路所处地层自上而下揭露情况见表6.1-1。 工 程 地 质 情 况 表 表6.1-1 层序 岩土名称 状态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围岩类别 1 人工填土 松散~稍密 主要为素填土和杂填土,杂色,稍湿,以下多为粘性土或耕植土。 Ⅰ 3-2 冲-洪积砂层 松散~中密 灰色、浅黄色,主要为中砂,局部含砾石、含粘粒,大多呈透镜体状,透水性强 Ⅰ 4-1 冲-洪积土层 可塑 褐黄色、棕红色,局部硬塑。以粘粒为主,质较纯。 Ⅰ 5-1 可塑状残积土 可塑 棕红色,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 Ⅰ 5-2 硬塑-坚硬状残积土 硬塑 棕红色, 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偶夹风化岩块。 Ⅱ 6 全风化岩层 硬 棕红色、深红色,岩质风化强烈,岩石碎屑物为泥质、粉砂质,可挖性属于土层。 Ⅱ 7 强风化岩层 稍硬 棕红色、褐红色,岩质风化强烈,泥质、钙质胶结为主。 Ⅲ 8 中风化岩层 较坚硬 棕红色、褐红色,砾状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Ⅳ 9 微风化岩层 坚硬 棕红色、褐红色,砾状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铁质、钙质胶结良好。 Ⅳ 本区段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层、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