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豫剧“豫东调” 与“豫西调” 差异性的史地因素.pdfVIP

论豫剧“豫东调” 与“豫西调” 差异性的史地因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 第33卷 第4期 2013年7月 (Philos.&Soc.Sci.Edit.)Vo1.33No.4July2013 · 信息与文化 · 论豫剧 “豫东调’’与 “豫西调差异性的史地因素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摘 要:豫剧作为多向源流结合而成的剧种,其两大地域流派 “豫 东调”和 “豫西调”,在调式 调性、句式结构、腔格运用、演唱润腔、乐调旋法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性,具有各 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究其差异性之形成根源,当是由于文化属性、产生地缘及历史形成等方面的因素不同使然。 关键词:豫东调;豫西调;文化属性;历史形成;地缘因素;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3)04-0092-06 豫剧,故名河南梆子,河南省主要地方戏 曲剧 发展》一文 中,将张履谦所进行的 “东”、“南”、 种。戏曲史上首次以 “豫剧”取代 “河南梆子”之称 “西”、“北”之 “派分”,总结为三种类型,即 “豫西 谓,是在 1947年夏 “兰州中州剧院”改组为 “新光豫 调、祥符调和豫东调”_2j。而到了60年代,冯纪汉 剧团”之时,而在此之前,“豫剧”含有指代河南时存 又将豫剧分为五个地域流派:豫东调、豫西调、沙河 诸剧种之意。2O世纪5O年代以后,“豫剧”方成为 调、豫北高调和豫北祥符调,即艺人们所说的 “内十 河南梆子之专称而为广大群众所逐渐认同。作为多 处,外八处 ,东西南北中五路”_3J2。。 向源流结合而成的剧种,其两大地域流派 “豫东调” 所谓的 “东西南北中五路”是指,东:以商丘为 和 “豫西调”在总体艺术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性。 中心,流行于 “外八处”的称为豫东调,其唱腔声音 一 、 豫剧 “豫东调”和 “豫西调”的艺术特征 高亢、明亮、泼辣、激越而奔放;西:以洛阳为中心,流 豫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产生和流布地域 行于豫西一带的叫豫西调,其唱腔多深沉、含蓄、委 不同,受各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 婉、大方而朴实;南:以漯河、周 口为中心,流行于沙 的影响,在唱腔上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发展成为多 河流域以及许昌、禹县、长葛、舞阳、临颍等靠近皖西 种不同风格和不同特点的地域流派。如张履谦所 北和豫南一带的称为沙河调,它的唱腔以 “粗、暴、 说:“在河南梆子戏中,以地域上言,有豫西、豫东、 重、快”为特点;北:以卫辉为中心,流行于豫北的称 豫南和豫北的派分。豫西的梆子,在灵宝、卢氏等处 为高调,其唱腔以平淡、优雅著称;中:以开封为中 又类似秦腔。以腔调言,则分油梆与枣梆,油梆所用 心,流行于 “内十处”的称为祥符调,其唱腔特点明 之梆大而声音低,其腔调亦属平调,不拔尖子,盛行 快、活泼、雅致、俏丽。因 “祥符调……传到商丘一 于彰德、卫辉、怀庆三处。而枣梆所用之梆小,声音 带的叫豫东调”,又因 “沙河调是祥符调和南阳梆子 高,腔调亦高,唱时尖子甚多,盛行于开封、归德、陈 相结合的产物”。豫北高调亦是 “祥符调的蒋门传 留、许昌、郑州等处。”_1这段文字说明,流行于豫西 到鲁西南的曹州 (今菏泽)一带,以后又传到豫北” 的梆子戏,由于地理位置之故,其风格受秦腔影响较 的产物 _1。这说明了 “中”路的祥符调是 “东”、 大;流行于豫北的梆子戏腔调较平,音区较低,不带 “南”、“北”三路梆子戏的母体,故这四路梆子戏艺 翻高八度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