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8课 图片两组(苏教版必修2).pptVIP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8课 图片两组(苏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8课 图片两组(苏教版必修2).ppt

来美国两个月后的一个星期日上午,我从汽车库里将垃圾桶推到门口的马路边上。这时,正巧马路对面洋房里一个老头也推了垃圾桶出来,他大概看出我是中国人,向我走了过来,友善地望了望我,问:“Are you from China?” “Yes.”我回答。接着他又用英语和我讲了起来。我只粗通英文,连忙用中国话告诉他我不太懂英语。谁知他竟听懂了。随即改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他叫威廉·大卫,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对中国人极有感情。我仔细打量了他。他一米八左右的个子,年龄在八十岁上下,满头白发,朴素 的服装,只是颈项里围着厚厚的棉领圈。我笑着问他:“天气已经暖和了,你怎么还围着棉领圈啊?”他听了有些激动,脸红红的,缓缓地摇了摇头,不知该回答什么。他邀我去他家坐坐。我到美国后,从没有到美国人的家里去过,就带着好奇心一点头同意了。 走到大卫家前院,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弯着腰正在花圃里侍弄花草。花圃里姹紫嫣红,各种说不出名的花朵争奇斗艳。她见到有人进院,并且是中国人,立即站了起来,热情地邀我进屋。大卫告诉我,这是他夫人,叫琳娜,是法国人。 我们坐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热情地攀谈着。大卫向我述说了他到中国的经过和围着棉领圈的原因。 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刚十七八岁,踊跃报名参加了陈纳德的飞虎队,经过短期集训后,到中国西南省份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勇敢杀敌,受到了褒奖。可是有一次,他驾驶的飞机被击落,他跳伞落在一片沼泽地里,爬也爬不出来,被苗族老百姓救了起来。他掏出服役证,苗族老百姓看也不看,说知道他是美国人,是来帮助抗日的,是中国人的朋友,不光招待他吃了饭,还把他护送到了部队大本营。日本投降后,他回到了美国,成了英雄,受到了嘉奖。1951年,他又被派往朝鲜,他知道朝鲜战场上有中国人,他也清楚地记得中国老百姓说他“是中国人 的朋友”。开枪去打朋友吗?但是军令难违,不得不这样。在战争中,他驾驶的飞机被击落,他跳伞跳到山谷中,颈部受了重伤。他醒来时,已躺在志愿军战俘营的病床上。他清楚地知道,要不是志愿军及时地把他救起来,他可能就永远葬身在那山谷里了。1953年停战协定签订后,他被释放回国,受伤的颈部却留下了残疾,只要风一吹,就痛得要命,因此不得不成年累月围着棉领圈。 大卫讲得很动感情,讲到苗族老百姓称他“是中国人的朋友”时,满脸兴奋,满面笑容;讲到朝鲜战场上打仗时,满脸通红,满面羞愧。他说他现在虽然到了耄耋之年,但对中国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见到中国人都感到特别亲切。大卫最后深有感触地说:“第一次打仗,我是踊跃报名去的,中国人把我当成了朋友;第二次到朝鲜,我是被硬派出去的,中国人俘虏了我,又救活了我。战争可以使人们变成朋友,同样,战争又会使朋友变成仇敌,要是永久和平多好。”大卫讲完后,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没有松开。 [赏析] 威廉·大卫对中国感情深厚的背后是对和平的向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战争可以使人们变成朋友,同样,战争又会使朋友变成仇敌,要是永久和平多好”是这位经历多次战争的美国老兵的肺腑之言,也是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的心声。 [内容提要] 课文选取了两组图片,第一组图片重在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每一幅图片都在讲述着一个悲惨的故事。摄影记者都是从战争给儿童和妇女带来的灾难这个角度来表现战争的罪恶的。第二组图片主要表现人们胜利后的喜悦。经历了14年苦难的中国东北人民、痛苦的伦敦妇女欢呼胜利的情景让人激动,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战争的苦难。 [结构概览] 一、阅读第一组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1.从第一组图一、图二可以看出哪些细节? [对应考点:分析图片细节] 提示:图一:图中的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已经受伤,周围已被夷为平地。图二: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一根拐杖,从他的妻子的左腿处可以看到另外一根拐杖。他出征的时候是迈着军人的步伐走的,归来则只有一条腿,他和他的妻子拥抱时只用了一条手臂。 2.第一组图二中的军人丈夫在拥抱妻子时为什么只用一条手臂呢? [对应考点:分析图片细节] 提示:是战争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不得不拄着双拐,在和妻子拥抱的时候也不得不用其中一只手拄着拐杖,是战争夺去了他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正常动作。可见战争是多么的残酷。 3. 第一组图片中尽管摄影者各不相同,但有三幅都拍摄到了儿童,这是为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技巧] 提示:这些摄影者之所以不约而同将镜头对准孩子,是因为小孩子本应该无忧无虑,但战争却让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遭受生离死别之痛,忍受精神的折磨。摄影者以他们为作品的题材,更能控诉战争的罪恶。 4.第四幅图片,作者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战争主题?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