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合肥地区空间分布的研究.pdfVIP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合肥地区空间分布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合肥地区 空问分布研究 陈红+何方“吴楠1张成2戚传勇2商鲁宁2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含肥230036 2.舍肥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合肥230036) canadensis 摘要: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L.)是一种世界性的外来入侵性杂 草。目前,它对入侵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合肥的部分地区已经有一枝黄花大面积发生。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先进 技术手段,针对合肥地区一枝黄花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探讨了用GIS 技术实现对一枝黄花监测防治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GIS;空间分析 1前言 eanadensis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L.)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庭院观赏植物首 次引进我国并在上海栽植”o,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扩散蔓延于河滩、荒地、道路两侧、 农田旁边、平原城镇住宅旁,甚至于绿化带”1。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生长周期长,而且地下根茎横生,不断蚕食其他植物的领地”’J。由于其他植物的生长被它 的根系分泌物所抑制”1,无力与之竞争,从而在其入侵地迅速成为优势种,对所到之处本 土物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国家林业局已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增列入“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名单”。安徽省也已将其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省级补充名单进行管理。 2002年,合肥地区发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近几年,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在合肥市三县 四区大面积爆发,特别是大量闲置农田及废荒地,一些管理较粗放的绿化地,栽种的绿化灌 木也成片死亡,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004年,在城市近郊及长丰、肥东、 肥西三县均不同程度地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总面积约226 肥市近郊加拿大一枝黄花面积约1330 0001112。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迫在眉睫。 治理和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采用连根拔除之后焚烧和喷施化学除草剂的方式。治理 和防除的策略仅仅限于“发现——消除——再发现——再消除”模式,由于此模式具有一 定的盲目性和缺乏统一规划,投有预警机制,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费时费力、成本高、 ·基金项目:台肥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农社类)合科[200627】 14@163.corn ehong。1 通讯作者何方:E—mail:thhf@ahau.edtrcn;Tel:0551—2823795—331I 157 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 效率低。虽然在当时是能立竿见影,但是仍然不能制止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蔓延趋势。安徽省 是农业大省,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铲除失策,“霸占”农田,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将合肥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合 肥地质、地貌、合肥土壤类型、合肥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关数据建立“一枝黄花”发生信息数 据库,对“一枝黄花”分布空间特征等有关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提供“一枝黄花”分布 空间特征的等重要信息。使管理者从宏观上来把握“一枝黄花”在合肥的动态空间分布信 息.快速高效的作出治理决策,制定相应的“一枝黄花”的防治方案。 2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合肥位于北纬32。、东经1170,境内地形岗冲交错,以丘陵岗地和圩区为主,地形起伏 不大,海拔在5—40m之间,地势东南低、西北高。西北部丘陵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70%,东南圩区约占30%。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 足.雨量适中。全区土壤以黄棕壤和水稻土两种类型为主。黄棕壤为本区地带性土壤,pH 值5—7,较黏重,通透性差,主要分布于西北部高岗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约20%;水稻土 为本区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约占总面积的80%,分布于东南部圩区与海拔较低的岗坡地, pH值6—7‘“。 2.2数据的采集 本文涉及合肥地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