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断网路教学设计对电子會议.doc
診斷網路教學設計對電子會議
系統知覺之影響
Diagnose Understanding Electronic Meeting Systems with Web based Pedagogical Designs
林美純 陳美紀 康龍魁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
E-mail: bulin@.tw
電腦科技對人類生活影響至鉅,帶給人類極大便利性,不少工作場所大量使用電腦,處處可見科技擴散蹤跡,在衡量科技擴散時,一般人常以科技的可用性、社會性、增權性,做為科技擴散之重要衡量指標。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不同教學情境,對學習者電子會議系統知覺態度之影響。研究設計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研究結果顯示,控制組在使用電子會議系統態度問卷之愉悅感、先前正向經驗、生產力高、快速學習、存取增權等感受,比實驗組要來得高。
關鍵: 研究目的
本文以電子會議系統為範圍,設計二種不同教學情境,以診斷學習者對電子會議系統知覺態度差異情形。二種不同教學情境分別為:情境一、使用視訊支援下,進行伺服端電子會議系統(實驗組);情境二、不使用視訊支援下,進行伺服端電子會議系統(控制組)。
1.2 研究的重要性
網路教育存在高輟學率及教學控制不易等議題,網路教學設計的傳播速度及呈現形式一直深受討論,研發重點大都置於由速度及形式來增加學習的流暢與教學流程的進展。然而,本研究認為學習主體對科技的知覺更應優先被診斷。
2 文獻探討
環顧資訊科技、資訊社會、與教學科技文獻,新興商業由後現代工業與後現代文化轉入快速溝通、快速決策,所形成的網絡組織亟需信賴關係基礎。側重科技現代的知識經濟環境變遷,學校教育形式與內容如何兼顧環境改變,建構新教育思維架構,是本研究所關切的重點。本章節以教育目標、科技有用、科技社會、科技增權四個層面,做為發展測量工具的理論基礎,以探討新教學情境之電子會議系統網路教學設計的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對電子會議系統知覺態度差異情形( 商業教育目標之電子會議系統內涵
因應新知識經濟發展,美國21世紀商業教育國家標準係將商業教育視為通識教育(Teaching about Business),就其所編訂的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十六年一貫資訊科技相關知能,電子會議系統之高等教育層級商業教育能力標準,分別出現在科技溝通課程與資訊科技課程二領域:
在「溝通」領域主題教學目標裡,與電子會議系統相關者,包括使用網際網路完成智慧型競爭技術支援的複雜性專案、透過網路與商業專業人員合作以解決特定商業問題、運用同步及非同步協力(collaboration)工具促進團隊工作、確保電子資訊的可信度、以及有效演示視訊會議與Web廣播之技巧。
在十七類「資訊科技」領域主題之教學目標,與電子會議系統相關者,如能演示跨組織與國際溝通系統;能發展及使用應用軟體支援電子商業;能為組織學習與協力工作任務設計規畫與實踐分散式學習環境;能辨識電話、資料、視訊溝通網路;能組織、傳播、評鑑使用者訓練。
上述美國國家標準可以協助本研究以教育目標設計不同教學情境,發展測量學習者對科技可用與科技社會所持知覺態度的工具,以為商業教育實施資訊科技融入之教學設計校準參照。
2.2 電子會議系統之科技有用性
當人們感覺科技有用,係指人們可以憑直覺很容易的使用科技執行工作任務,因此,科技有用性具有快速學習、內蘊高層次技巧(high skill retention)、低錯誤率、高生產力、可控制、可預測、令人愉悅、令人感到有效等特徵(Preece, 2000)。
電子會議系統涉及會議的形式與內容。在形式上,過去的研究一直在找尋文字、音訊、視訊、視覺化,四項何者對電子會議何益。本質上來說,討論,是一種辯證的過程,具有持續、廣泛參與、和焦點課題的形式。事實上,適時介入並持續在焦點課題的討論不易做到,擁有先備知識成為持握討論最大的挑戰。靜態討論版的深度,主要技術為主題多緒、網頁錨點、和備忘(Gruzdial, Turns, 2000)。Smith, Cadiz,與Burkhalter等人(2000)嚐試以靜態討論版機制,設計一個支援交談樹及多緒式文字電子會議系統,以非同步版上討論式樣調和同步線上討論室的呈現,解決誰對誰說了什麼,說到哪裡,說多深等問題。然而,Smith等人承認可讀性仍須進一步研究,而言談的滿意度、品質、程式可用性、決策品質,仍以標準化的非多緒式電子會議系統評價較高。事實上,在過去五年裡,微軟公司共發起53個研究,投注於電子會議系統有用性開發及評估,而成2002年繼續使用的NetMeeting 3.01版(圖一)。
綜合言之,現階段電子會議系統約略可以分成下列三種類別,分別有其適用時機(Horton, 2000):
(1)伺服端網路教學系統之線上即時討論室,具網頁錨點及群組支援,適合輔助Live網路廣播時發問,非同步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