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基础复习攻略解读:语文诗词鉴赏.docVIP

2014高考语文基础复习攻略解读:语文诗词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基础复习攻略解读:语文诗词鉴赏.doc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一、考纲解读: (一) 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是指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语言:指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语言风格等。 表达技巧:之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 (二) 评价文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二、考点点拨 (一)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诉衷情 (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简析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提示:做该类型题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之人论世,关注背景; 第二要关注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第三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形象的意义,例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例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1)诗歌选取了明月、风灯、宿鸟、跳鱼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么安详;忽然船尾传来“拔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提示:答题步骤: 1、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 描述意境(氛围)特点的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萧瑟凄凉,恬静安谧、凶器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 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参考句式:这首诗通过描写( ),构成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 )的氛围,从而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心境、心情)。 例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为谁表予心。 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借咏蝉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满腹委屈无处伸冤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提示: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鉴赏这类诗歌,首先要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再根据背景知识以及诗中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参考句式:这首诗中的( )具有( )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抒发(表达)了( )的情感(追求)。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例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如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盐”“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轻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景象。 提示:做这类题时的通常思路是:1、解释该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