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力学第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动力学第八章.ppt

b) 对比汉图什公式和泰斯公式 当r,B相同,同一时刻t 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说明越流含水层比无越流含水层降深要小,这是由于越流系统主含水层得到越流补给量后,在满足同样抽水量要求时主含水层本身的弹性储存释放减少了,因而降深s要小一些。 3.汉图什公式讨论 在同一径距r 处, 与泰斯公式对比来看,越流系统主含水层降速比无越流含水层要慢,同样,当t足够大时,在一定范围内,越流含水层各处水头下降速度相同。 3.汉图什公式讨论 c) 水头下降速度 d) 当 K0:虚宗量零阶第二类贝赛尔函数(表8-1-2) 实际上,当 Smax:表明第一类越流系统中的井流可以形成稳定流动,泰斯模型是不可能形成稳定井流的。 实际上,当 3.汉图什公式讨论 Smax为最大降深 e) 汉图什建立时要求相邻含水层主含水层初始水头面水平且相等,实际上,通过证明显示: 抽水前水头H0保持稳定(相邻含水层和主含水层),则可直接用汉图什公式; 若H0不稳定,那么抽水期间观测到的降深S要经过天然动态校正。才能使用汉图什公式。 3.汉图什公式讨论 原理: 二、井流试验确定越流系统的参数 第一类越流系统地层的参数,除了导水系数T和水头扩散系数a之外, 还有越流补给系数 。 (一)不稳定井流实验 1、标准曲线对比法 两端取对数 步骤: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 标准曲线(图8-1-3); 绘s-t实测数据; 保持坐标轴平行,拟合曲线,记录 可以看出:对于定流量Q抽水,实测的lgs-lgt曲线与理论曲线 的形状是相同的,只是其纵横坐标彼此平移了 和 值,反之,如果确定了平移 和 值,则可确定 地层参数。 根据下式分别计算T和a值,即 两曲线拟合以后,可任找一点匹配,记下对应的四个坐标值 已知r/B和r,可以计算出B值。 2、拐点法 (1) 同一观测孔s-lgt上任一点的斜率m; (一)、原理 (2)、s-lgt曲线有一拐点,可通过s对lgt二阶导来确定: (8-1-31) (8-1-32) (3)拐点处斜率 (4)拐点处降深: (5)建立拐点i处降深si写斜率mi之间的关系: (6) s-lgt曲线对称于拐点i。 (7)当 a.一个观测孔,如果抽水试验时间是足够长,使得可以使用外推法确定最大降深。 在单对数坐标纸上绘s-lgt曲线。 用外推法确定最大降深smax。 计算拐点i处降深si,即 根据si确定 s-lgt曲线上拐点i的位置,并从图上确定拐点处的时间ti。 做拐点i处切线,求拐点斜率mi,即 2.1拐点法的应用 计算r/B值: 7.已知r/B和r求B。 计算T值: 计算a值: 计算过程中注意: 如果抽水时间较长,各孔水位最大降深Smax值均可从s-lgt曲线外推得到,则上述步骤对于每个观测孔都适用。每一孔均可独立计箅地层参数,最后取其平均值。 如果抽水时间不够长,不能从s-lgt曲线上直接外推确定Smax值,但s-lgt曲线的直线部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则可用下列步骤确定地层参数。 ①毎个观测孔的水位数据均单独作以曲线; ②各井分别从图上确定直线部分的斜率m; ③在r-lgmi坐标系统上,将各井的相应数据投上,并作最合适的直线 ④从图上确定此直线(r-lgmi )的斜率; ⑤计箅B值,依据方程(8-1-34)式,有 两端对lgmi导数,得 b.多个观测孔 ⑥ 从r-lgmi直线与lgmi轴的交点得到r=0时的mi值,记为(mi)0 ⑦计算T值,将r=0和mi = (mi)0代入8-1-34 即 得 ⑧计算各井的Si ⑨确定各井的ti,已知si,可直接从曲线上确定ti; ⑩计算a 3.切线法 由方程 (8-1-31)看出,当含水层的水头扩散系数a相当大,越流补给系数1/B较大而观测孔至主井的距离又不远时,拐点出现的时间 ti 是非常短的,以至实际观测数据在坐标系中基本上均落在拐点之后。换言之,实测的 s-lgt 曲线往往看不出拐点,而很快地趋向稳定 (图8-1-9)在这种悄况下求参数,拐点法已失效,但可采用切线法。这是一近似的方法,它只需一个观测孔的数据。 步骤: ① 作曲线,并用外推法确定值(图8-1-9) ②在曲线上任取一点p,记下其坐标t和s; ③国P点作曲线的切线,并测其切线的斜率m; ④计算 eq 和W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