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选修《送董邵南序》word导学案.docVIP

2012苏教版选修《送董邵南序》word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苏教版选修《送董邵南序》word导学案.doc

主备人:刘锦杰 审核人:张芹 使用时间:2011年 月 日 使用人: ?《送董邵南序》1、背诵课文,识记文中重要词语。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 3、感受文章语气的委婉美。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 1、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 2、写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3、序——恳切而意长。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二、自读、理解文句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夫( )以子之不遇时  矧( )燕赵之士 恶知( ) 慕义强( )仁 2、读句子,注意节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3、各段重点词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翻译全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路 第1段:勉励朋友好好努力。 第2段:对朋友能否“有合”表示担心。 第3段:写自己送别时的感想。 四、研读 1、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2、理解董生的处境。 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3、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 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 如: 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⑵ 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第二课时 一、检查习题: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简答:什么是“序”?本文是作者韩愈为什么而作的“序”? 二、思考与探究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2、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提到了哪几个“燕赵之士”他们共同特点是什么? 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深化拓展] 赏析写作技巧 1、结构紧密 2、叙写波澜起伏 3、措词深婉含蓄 [梯度训练] 一、积累整合 1、? 燕赵( ) 强仁( ) 矧( ) 吾恶知( ) 郁郁(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