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的发展演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判断句的发展演变.ppt

判断句的发展演变 08中文二 彭剑飞 演变方向(一) 演变方向(二) 判断句的词序变化 判断词“唯”的语法位置处在判断句中 判断词“也”位于判断句句尾。例如: 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3.判断词“是”位于判断句句中 实是我之匹。(《诗· 风·柏舟》郑玄笺) 在汉语史上“, 唯”字句产生得最早“, 也”字句次之“, 是”字句出现得最晚。 “唯”字句见于《尚书》、《诗经》等早期汉语文献,判断词“唯”的语法位置处在判断句中“, 唯”也写作“维”“、惟”。例如: (1) 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3) 彼两髦,实维我仪。(《诗· 风·柏舟》) (2) 非予罪,时惟天命。(《尚书·多士》) (4) 众维鱼矣,实惟丰年。(《诗·小雅·无羊》) “唯”字句在《尚书》里共出现了30例,在《诗经》中近100例。 这表明大约在西周时代,“唯”字句已成为判断句的基本句式。 “也”字句问世后不久便战胜了“唯”字句,成为当时占压倒优势的判断句句式。 以几部有代表性的先秦典籍为例《, 论语》使用判断词的判断句共有53个,其中“也”字句多达49 个,而“为”字句仅有4 个。《孙子》全书带判断词的判断句共计81 个,其中有63 个是“也” 字句。18 个是“为”字句。《孙膑兵法》共有118 个使用判断词的判断句,其中“也”字句高 达113 个“, 为”字句有4 个“, 唯”字句仅一个。 这种优势从先秦一直保持到了汉代 “是”字句萌芽于战国末西汉初。 “是”字句和“唯”字句的类型相同,判断词“是”位于判断句句中,例如: (11) 人毋故而鬼取为胶,是是哀鬼(《睡虎地秦简·日书》) (12) 实是我之匹。(《诗· 风·柏舟》郑玄笺) 但是,在“是”字句兴起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也”字句仍顽强地固守着判断句的领地 “是”字句需借助“也”字句发展,而“也”字句也要依靠“是”字句维系生存。 于是便出现了“是”和“也”在同一个判断句里“和平共处”的现象,例如: (14)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传》) 这种叠床架屋的句式当是“是”字句和“也”字句在竞争过程中双方调和的结果。然而在这种句式中,判断词“是”和“也”并非平分秋色,表示判断的语法功能几乎全由“是”来承担,“也”实际上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羡余成分。 随着“是”字句的不断壮大,“是”字句句尾的“也”便逐渐消亡了。 。 “是”字句在西汉时崭露头角,东汉时趋于成熟,魏晋六朝时已大行天下 。据唐钰明的统计“, 是”字句在西汉的《 梁传》《、史记》《、说苑》等10 部典籍中总共出现了15 例,其分布率只有40 %;在东汉的《论衡》、《新论》、《太平经》等12 部典籍中则猛增至104 例,其分布率上升为83 %;到魏晋六朝的《抱朴子内篇》、《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等10 部典籍中又进一步增加为313 例,其分布率已达到100 %(唐钰明,1992) 。 从那时起, “是”字句便在汉语中稳稳地占据了统治地位 判断句的继续发展 口语与书面语的脱节,白话文小说的兴起 简单实用的判断句型和判断词“是”的主导地位 “为”继续保留在正式文件中。 小结 从“唯”字句、“也”字句和“是”字句发生发展、此消彼长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汉语判断 句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判断词的更替,尤其是以判断词语法位置的变化作为标志的。 “唯”字句、“也”字句和“是”字句三种句式的兴衰显示了汉语判断句由前置型演变为后置型,继而又回归到前置型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应该注意的问题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 正式与非正式 演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是个渐进的过程。 主导之外还有其他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判断句发展是由没判断词发展到有,并不是说现在的判断句都要有判断词。 不同华语地区的比较分析。 判断句的发展方向 随着汉语的推广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语法将朝简约稳定的方向发展。 判断句作为一个常用的句型也将更加语法化,固定简单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多样化的发展也可能是一种方向,判断词因而可能会变丰富多样。 一些系词的演变 * 没有判断词 判有断词但不固定明确 产生多个常用明确的判断词 以“是”为主要的判断系词 判断句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判断词“是”的产生与发展。 *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