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晚清地方督抚权力问题再研究
——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
李细珠
【内容提要】关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力格局,学界长期以来多信奉“外重内轻”
说。笔者通过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化的研究认为,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
力关系实际上己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
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的权力被收束而日益变小,其干
政的影响力也有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著,
反而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有削弱之势。这样,便形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
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
有名无实;另_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
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
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关键词】清末新政地方督抚预备立宪 中央集权 内外皆轻
晚清督抚制度研究的最大难点,是督抚权力的消长及其与清政府关系的微妙难以把握。
学界讨论晚清督抚权力问题,主要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盼框架之内进行。检视已有相关论著,
可谓聚讼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观点是以罗尔纲先生为代表的所谓“督抚专政”与“外重内
轻”的权力格局说,①.一直在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自刘广京先生提出商榷以后,也有学者试
图对前说进行修正,②但论者多着力于对前说的否证,而并没有提出系统的令人信服的新观
①早在罗尔纲先生之前,已有学者论及“督抚集权”问题。(沈乃正: 《清末之督抚集权、中央集权与同
署办公》,‘社会科学》第2卷第2期,北平,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1月,第311-342页)稍后,罗尔纲先
生从湘军的兴起,论证咸同以后“兵为将有”的起源,并指出将帅各私其军而出任疆寄,正不可避免地造
成“外重内轻以致于分崩割据的局面”。 (《清季兵为将有的起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5卷第2
期,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7年6月,第235—250页)后来,在《湘军新志》一书中,
罗尔纲先生正式提出“督抚专政”说: “晚清兵为将有的起源,始于湘军,……这种兵为将有的局面,所
以会直接的影响到政治上去而牵动了一朝的政局,却是由于湘军将帅得有总督巡抚的地位,因为他们既擅
兵柄,又握有地方上的财政、民政等政权,,于是他们便上分中央的权力,下专一方的大政,便造成了咸
同以后总督巡抚专政的局面。”因为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一脉相承,晚清“督
抚专政”的直接后果,便是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遂演分崩割据之局”。(《湘军新志》,商
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32、244页)罗尔纲先生的这个观点,在其数十年后重新修订的《湘军兵志》(中
华书局1984年版)中也没有改变,同时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大陆学者关于曾国藩与湘淮军史研究的代
表性著作,如朱东安的《曾国藩传》(四J11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华文出
版社2003年版),龙盛运的《湘军史稿》(四川1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樊百川的《淮军史》(四川人民
出版社1994年版),对于晚清民初政局的认识,都秉承了罗尔纲先生由“督抚专政”而“军阀割据”的基
本论断,并不同程度地予以较深入的阐述。另外,台湾学者傅宗懋论清代督抚制度,亦持晚清“督抚集权”
说,其结论是:“地方督抚集兵、财、刑、外交诸权于一身,平添封建割据之观念,民国初年之军阀割据、
混战不已与夫联省自治之说,亦脱胎有所矣。”(《清代督抚制度》,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丛刊第四种,
1963年版,第194、206页)这与罗尔纲先生的观点并无二致。
②较早对湘淮军“军阀”说和“地方分权”说提出不同意见讨论的是台湾学者王尔敏的《淮军志》(据作
者自记成书于1967年,笔者所见为中华书局1987年据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2)1981年2月版
19l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点。地方督抚的权力问题,关涉到晚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以及清末民初中国的政治走
向,是晚清政治史研究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