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企业的成长.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饭店企业的成长.doc

饭店企业的成长 狄保荣 徐凤增 王晨光 等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企业研究是旅游高等教育的现实基础 ――序《饭店企业的成长》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旅游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同样有赖于这三大功能的实现程度。 经过三十余年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与产业演化,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构成了旅游经济的市场基础,人民群众的服务供给则构成了旅游经济的产业基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全国共有14000余家星级饭店,30多万家旅游住宿机构,150万家乡村接待户,加上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等业态,旅游直接就业人员高达1390万人,如果算上间接就业那就更多了。按人均工作35年计算,加上自然减员和行业流失的因素,旅游业每年至少需要补充40万各级各类旅游人才。相比较政府管理部门、教育科研、行业协会和传媒机构,绝大多数人才无疑是需要进入各类企业的。在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里,创造财富的企业是社会的基础,企业家、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服务人员共同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并理所当然地获得社会的尊重。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无视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事实证明,当且仅当我们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培养来得了,留得下的优秀人才,旅游高等教育才能办得有声有色。 人才培养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知识创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这就需要科学研究做支撑。在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和科研考核模式中,学术团队和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术规范,越来越关注官方的评价,以至于连课题级别也要分个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什么的。在相当大的程序上导致了那些从校门到校门博士、硕士们把更多的精力不是放在实践积累上,而是放在那些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论文的选题上。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事实上主导了旅游科研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话语权,高教界的研究主题显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高深。那些企业发展现实所需要的应用研究或者说实践研究由于不符合上述取向,则显得相对冷落起来。再从研究范式而言,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重视量化研究,过于追求逻辑体系的自洽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效用导向的质性研究。结果就是企业大量的现实需求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学术研究的创新动力缺失,甚至不少学者为选题犯愁。大量的学术资源被反复配置到“小狗为什么要啃骨头?”、“明天太阳是否还会从东边出来”之类的项目研究上,进而陷入“繁琐哲学”和“魏晋遗风”的境地不能自拔,不能不说是一种优雅的浪费。好在事情在悄悄地起变化,关注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的成长的研究一点一点地多了起来。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特别是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商业实践,是多么难得的社会实验室啊!丽思卡尔顿、华尔道夫、卓美亚是企业,锦江、开元、银座和净雅同样也是企业,他们更需要学术之光的照耀。我们总不能再过30年还只能在课堂上讲别人的商业实践吧?只有把学术之根深深地扎入企业实践的现实土壤中,与企业实践同行,在同行中提升,中国的旅游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有了人才和科研做基础,高等教育提供社会服务就有了内在的基础。社会服务的范围很广泛,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和管理咨询,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中短期的人力资源培训。当然也可以像硅谷、中关村那样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直接创办商业机构,不过从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师资、学术团队、实验平台和商业经验累积等现状出发,我还是不太主张走这条路。术业有专攻,社会有分工,还是让商业的归商业,学术的归学术的为好。从校园出来为社会服务,千万不可以高高在上的心态,觉得是来指导人家的。事实上,可能什么都指导不了。科学的态度是放下架子,在真心为市场主体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向服务对象学习,做个有心人,对企业的历史和现实多观察,多研究,多思考。把商业经验总结出来,再做些深入的案例研究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学术成果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 而且是鲜活的,有长久生命力的。才把这些成果和案例带回课堂上培养人才,年轻人自然而然就接到地气了。 总而言之,只有与产业同行,自觉与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旅游企业的现实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旅游高等教育才能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当然,学科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搞出来了也不能只是留在家里自己欣赏,还是要走到外面去,走到社会实践和商业实践中去,让实践反复检验我们的理论探索的成果。检验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正确的或者基本上是正确的,那就积淀而成公共的显知识;另一种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基本上是错误的,也不要紧。不是说能够证伪也是科学理论的自然属性吗?那就为后人的继续探索留下走过的路标吧。源于企业,而归于实践。因此,才需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 饭店是典型的旅游企业,保荣教授所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