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余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与若干意见(2012年).doc
新余学院关于修订、制定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2版)
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抢抓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根据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鲜明、切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决定对2012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制定。现就修订、制定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学校“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办学目标和新余学院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原则,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按照通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基本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统筹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专业办学特色,坚持“科学、规范、实用、创新”的修订思路,探索和构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体现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尊重和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基本体系,突出学科的内在逻辑和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吸收学科发展的新进展;要从学校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可教育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成长。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各专业要认真研究总结,充分吸收取以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专业和学科发展的趋势,根据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创造性开展新一轮的修订及制定工作,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纳入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工科专业可参照CDIO工程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
(三)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既要体现国家、学校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规格,又要根据各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毕业生调查等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坚持效益优先,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以推进教学资源整合为手段,最大程度上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获得最佳质量效益。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公共课程开设,逐步对跨学科的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实行归口管理,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
(五)体现共性与注重特色相结合。各专业既要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思想和要求,又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三、总体思路
(一)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学校。首先,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地方性,要充分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文、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基础深厚、专业精干、素质优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工、管、经、艺、体、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两类专业均要突出能力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各专业均应从高等教育特点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既要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又忌定位太高。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所要培养的人才的类型、规格和质量标准。
(二)转变观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鼓励各二级学院应结合各专业的情况,依托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将选择部分专业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另行制定),积极推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辅修专业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校地合作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等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依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实践、注重特色”的原则,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统一采用“平台+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