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3_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docVIP

示范教案一(1.3_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示范教案一(1.3_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doc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外流盆地   盆地地形是四周高中心低,但它一般有一个开口,也就是说有一侧地势相对低些,这样当此区域降水量足够大时就有水外流,经长期侵蚀下切就形成了.也有可能是地壳运动由原来的湖泊发育而成.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读图、绘图) 1.分别请三位学生代表在投影屏幕前分别指图说出三个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人民政府驻地。 2.下发给学生“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绘出三个地带的分界线,并认读三个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3.安排二分钟让邻座的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展示投影表格)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数量、面积比、人口比 经济地带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省级行政数 12个 9个 10个 面积比重(%) 16 27 57 人口比重(%) 41.1 35.7 23.2 (引导讲解)上表数据展示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概况。同学们可以比较出三个地带之间的一些差异: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承转)以上差异都只是表面的一些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关键还是表现在三个经济之间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教师讲述)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即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这里可以联系政治课的有关知识,加强学科间的知识综合。 (投影)读下表“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东部 59(最多) 41.1 10089(最多) 中部 27(较多) 35.7 5407(较多) 西部 13(最少) 23.2 4217(较少) (学生讨论回答)结论:东部经济最发达,GDP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值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地反映了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差距。 (板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出示“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和“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表。(见教材P11图1.10,表1.2) 请学生读图思考——①1980~1999年期间,哪个地带GDP增长更快?哪个地带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在变大还是变小? (师生一起讨论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①东部地带GD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使得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东部地带GDP一直在逐渐增加,中部地带增长速度较东部缓,GDP比重有所减少,西部地带增长速度慢,其GDP所占比重也在减少。 (板书)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承转)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东、中、西的地带性差异的因素很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也有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总之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自然原因: (指导学生讨论)结合前面自然区域差异知识,请同学们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气候、地貌和地理区位方面的情况。 (讨论交流)略 (归纳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与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是密切相关的。东部地带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地貌上位于我国地势上最低一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也较有利于经济的开发。而中西部地带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