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45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走向高考·地理 考例透析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考纲展示 备考策略 考例透析 4 核心整合 3 课后强化作业 5 考纲展示 备考策略 核心整合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专题二
第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1.地壳的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模式图
在岩石圈循环中,岩石圈的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几种模式图来表示:
2.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
(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
(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判断出沉积岩。
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1.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的方法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只要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
2.断层判断方法:岩体是否发生断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3.主要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
[特别提醒]地质构造的判断
在判断地质构造时,应先观察岩层是否连续,如果岩层连续则为褶皱,再看岩层形态和地貌形态及岩层的新老;如果岩层不连续,就要观察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是否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判定
[特别提醒]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弯曲,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
四、板块边界与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
谷、红海、大
西洋等 喜马拉雅
山脉、阿尔
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
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
海沟 示意图
五、地壳变动过程的判读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铝及其重要化合物》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4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1讲《甲烷、乙烯、苯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讲《原子结构》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2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4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大题冲关综合训练之八》PPT课件.ppt
- 2014年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实验装置、操作规范必记》PPT课件.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8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1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42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2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46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4-1 农业生产活动(48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4-2 工业生产活动(54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4-3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doc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4-3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34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6-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
- 2014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6-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49张ppt课件及配套学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