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季节关系的探讨.pdfVIP

福州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季节关系的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玉女煎;中症清胃散;重症大黄黄连泻心汤。2.饮食积滞,治以消食导滞散痞,轻症小保和丸;中 症保和丸(丹溪心法》):重症加味保和丸(《古今医鉴》)。3.痰浊壅阻,治以祛湿化痰、顺气消痞, 轻症二陈汤;中症平陈汤;重症枳实薤白桂枝汤。4.肝气郁遏者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痛,轻症七 气汤;中症越鞠丸;重症木香调气散。5.虚痞治以温补脾胃、益气消痞,轻症异功散;中症治中汤; 重症补中益气汤。6.虚实夹杂之痞分为中虚热结、胃气壅滞,治以苦泄辛开,甘温益气;呕逆甚者。 开结泄痞,治以半夏泻心汤;干噫食臭,肋下水气者。和胃消痞,治以生姜泻心汤;痞利甚,干呕 心烦者,补胃泄痞,治以甘草泻心汤。若胃热气滞、卫阳不固者,治以泄热消痞,扶阳固表,方拟 附子泻心汤14J。 综上论述,前贤治痞积聚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现今的悬壶过程中,当临证借鉴,用之得法则 药到病除。然而已有病因病机之辩惑,既然幽门螺旋杆菌当时尚未发现:而手术创伤当时亦无所见, 故疫疠之气及不内外因致痞病因病机尚无,何谈方药治法。笔者根据现代研究及40余年临床探索, 对幽门螺旋杆菌致痞者首选复方枸橼酸铋钾片(枸橼酸铋钾片llOmg、克拉霉素片250mg、替硝唑 片500mg)一周疗法,同时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治之,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而对于创伤不内外因 致痞者,病机为气滞夹瘀夹浊。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关键。浊气不降是其临床所苦之言,故 坠者加升麻log;中气不足加西党209,便秘加大黄109‘删’。此法吾用之临床屡用屡效。 诚然,痞之治疗乃为治己病之病,而痞病往往易於反复发作。诸如笔者辩惑之二因:幽门螺旋 杆菌易于传染,故治愈后预防HP重新感染乃至关重要;外伤不内外因致痞者往往与气候变化感受 风寒、情志改变、饮食不节密切相关,故治疗痞证此类者嘱其防寒、调情志、节饮食。此为治未病 之病,庶能如是则痞证何以复作。 小结:痞病病因病机复杂,遵前贤审证求因、分而治之是关键。由于医学之发展,仅从前贤之 论尚有不足之处,若依现代医学胃镜结果,慢性胃炎往往出现症状与痞同,但以胃病治之则风马牛 不相及,故提出疫疠之气(幽门螺旋杆菌)及不内外因(手术创伤)致痞论,作为对痞证辩惑之观 点。治疗用以复方枸橼酸铋钾治疫疠之气致痞,以加味五磨饮子治不内外因致痞。 参考文献(略) 福州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季节关系的探讨 郑立升,龚亚丽,陈寿菲 福州市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福州市二医院,(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福州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码F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 节的关系,应证了中医“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对疾病预防、治疗起到一定指导意义。方法:采用 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表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FD好发于四季,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季节关系密切。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季节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福州市F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 报道如下。 l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7年12月~2009年2月在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消化内镜检查室 就诊的病人,共观察收集经确诊的FD患者563例。其中湿热滞胃证96例(男55例,女4l例,平 积滞证6l例(男33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52士l1.38岁),寒邪客胃证5l例(男25例,女26 13例,平均年龄45.62士11.58岁)。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世界胃肠病大会确立的RomeⅢ标准,必须符合:1.以下一点或 一点以上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 括上消化道内镜下)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2、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 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的“痞满”、 “胃中蕴热证”、“胃阴不足证”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将FD分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肝气犯胃证、 湿热滞胃证及寒邪客胃证、饮食积滞证、胃中蕴热证、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