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风》一课的几点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台风》一课的几点体会.doc

对《台风》一课的几点体会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朱丽敏 在开始备课、听试讲时我常常会想运用网络学习的优越性到底在哪里?甚至觉得同样的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似乎效率更高。当然随着备课的渐渐深入,尤其是听了裘老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的很多建议后,对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形成了比较明晰的认识。我想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着传统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 经历了本节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运用网络上课,教师必然要面对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而网络资源几近无限这对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处理,提供信息量适宜、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一点说易做难,侯老师在找到很多优质资源时开始是难以割舍的,总想着多给学生看看,结果教学资源越多、教学效果越差。所以老师最后忍痛割爱,精心选择最具有权威性、适切性的资源呈现给学生。 2.在选择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还要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这点我的体会是:“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地理原理分析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这也是今天活动中选择“影响上海的台风”这一内容的主要原因。其次教师要在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上下功夫。认知冲突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矛盾而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冲突的凸显和缓解,能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智力价值,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例如台风影响上海时,上海的风向判断,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台风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海就吹什么方向的风。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凸显这一认知冲突会更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3.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相对而言学生受到的束缚较少思维更为开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今天由于很多听课老师坐在学生边上,客观上起到了监督作用,学生都能比较专注于学习活动。事实上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聚焦于授课老师的时间,师生之间缺乏眼神的交流,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未必有多少学生在听。因此教师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感到困惑的。 从今天的教学情况看,侯老师仍未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免让人感到遗憾。不过好在学生的活动部分弥补了教师表达上的不足。 4.关于学生活动我的体会是:活动设计是“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节课侯老师设计了四个活动,每个活动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要求和必要的提示。活动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活动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和学校论坛,体验了观察、寻找、发现、分析、归纳、判断、表达等地理学习活动。并且这些活动以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两个人又有所分工,第1、第3项活动运用的是学号为单号的学生电脑,由单号组员承担更多的工作,第2、第4项活动运用双号电脑,主要由双号组员负责记录。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还会要求一位组员关闭自己电脑的显示屏以防干扰。老师们或许注意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单中的活动1和活动4是不同的。我觉得这些比较精细化的活动设计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5.关于教学目标我的体会是:与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相比,从知识落实的角度来看,基于网络的地理教学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但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却是能发挥作用的。 比如第一个活动,运用温州台风网上的资源,让学生们阅读比较复杂的图表、数据资料,以获取地理信息;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对各组汇总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尝试归纳地理规律、分析地理原因;第三个活动运用已学的气旋知识判断上海风向;第四个活动通过在论坛上发帖、回帖,让学生进行地理书面表准确、、严密的 1

文档评论(0)

hst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