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 教版选修《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word教学设计.docVIP

2012人 教版选修《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word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人 教版选修《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word教学设计.doc

教学目的: 1、结合史料领悟诗人在文革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了解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的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离开故乡的情感。 2、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诗歌表现真实情感的艺术力量。 教学方式: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学流程: 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10分钟 (ppt投影“文革”二字) 这是一个离大家有点距离的年代了,我不知道今天大家对这个年代有着什么样的印象,我想先请大家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的“文革”吧。(学生发言) 在那个狂热而扭曲的时代有一批和大家差不多大的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知青”。(播放知青视频,作介绍) 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然而,人民在精神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席就在人们心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诗歌是时代的镜子,这首诗就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妈妈放开我吧》 放开我,妈妈!/不要为我担惊受怕。/我们的战友遍天下,/敌人的长矛算得了啥!/我绝不做绕梁呢喃的乳燕,/ 终日徘徊在屋檐下;/我要做搏击长空的海燕,/去迎接暴风雨的冲刷! 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是那个年代一位叫做食指的青年诗人在他乘坐的一列西去的火车上写下的他离开家乡的瞬间。这篇文字被那个时代无数的与大家年龄相仿的青年所铭记,以至于课后导读中说“郭路生是唯一念诗能把我们念哭的人,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到这首诗打动这一代青年的原因。 二、诵读理解。15分钟 这首诗与那个时代大部分诗歌在情感上似乎不尽相同。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点评学生诵读,教师范读) 要求:哪些诗句让你感受最深,我们又该怎么去读? 学生交流感受,明确情感基调:惶恐、希求、悲怆、痛苦。穿插理解以下问题。 ①第二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第四段中又说“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是怎么明白的?而又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明确:“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出作者在狂热后的一种迷茫,火车站的汹涌人潮裹挟着作者上了火车,但是要去到哪里,去的地方是怎样的,这意味着什么,作者茫然无知。因此有了一种惶恐,才会“吃惊的望着窗外”。而当火车开动的这一瞬,作者被将要离开故乡,母亲的悲伤所刺痛,疼痛后才明白,原来自己要离开故乡与亲人,离开自己原先的生活,将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与事。 ②诗中的意象“针线”“风筝”应该怎么理解?在这个意象之下诗人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化用了唐朝的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从古至今只要离家就会想到母亲,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情感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战天斗地,挥洒青春,青山碧血在母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离别的酸楚被无限的放大。诗人为一代青年在口号的热情与茫然中找回了情感。因此要读出一种离别的眷恋与酸楚。诗歌能让你感动就是因为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