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技推广献青春.pdf
滴 水 集
栏目,实现了就业服务及劳务工作与现代信息媒体的有机结
心 血 浇 灌 劳 务 花 合。与此同时,他结合形势需要,因地制宜地推出了集市型的
“劳动力供需洽谈会”,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群众的
就业和再就业。
区外就业领域的开拓,更是倾注了王永华的一片心血。
早在1993年,甘州区第一批赴北京的“打工妹”就 由当时任
就业局副局长的他亲 自组织,亲 自护送。甘州区第一个劳务
输出基地就这样在他的精心操持下应运而生,他也成为这
片陌生领地的第一个拓荒人。目前,全区已建立稳固的劳务
基地136个,年均输出输转城乡劳动力7.2万多人。
2007年2月27 日,年味尚浓。送走了2000多名劳务大军之 为了争取资金,启动劳动力市场现代信息网络建设,
后,为之忙碌了整整一个月的甘州区就业局局长、劳务办主任 王永华奔波于兰州、北京之间,不辞劳苦;为了社区就业工
王永华身心格外轻松。要知道,为了今年首批规模成建制劳务 作平台建设,将就业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他多方奔走,全
输出,王永华从去年腊月十几就下乡村、入街道社区落实人 力协调;为了将 《再就业优 惠证》及 时放发到下岗职工手
头,联系劳务基地、组织技能培训。 中,让他们早 日享受到政策照顾,他废寝忘食,加班加点;
1998年底,王永华调任甘州区就业服务局局长。2005年 为了打开东南沿海劳务输出的突破 口,他数次南下广州、
4月任区劳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区就业服务局与劳务工作办 深圳,看企业,谈合作,搞协调。在他的不断努力下,2006年
公室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面对全区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农 甘州区在东南沿海的劳务基地新增19个,13000多名甘州
村劳动力的流动就业 问题,他提出了区内就业和区外就业相 儿女南下创业。为了向短平快的劳务经济要效益,王永华
结合、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相结合、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相 提出了“东进西出拓富路,劳务经济兴甘州”的工作思路,
结合的“三结合”劳务及就业工作思路,并身体力行,积极付 和乡镇村社干部一道组织8000多名劳动力赴疆摘棉,仅此
诸实施。并创办了《劳动力市场动态》,及时介绍党和国家的 一项就获劳务收入2500多万元。
就业方针和优惠政策,还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60059 1”就业、 今年1月,王永华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务经济工作先进
劳务服务热线,开办了“就业在线”及“劳务经济促增收”电视 个人”。 (朱兴忠)
说起东乡马铃薯,当地群众都会想起一个人来,一个
与东乡马铃薯产业有密切关系的人。正是在他的带动下, 农 技 推 广 献 青 春
东乡不少的群众依靠种植马铃薯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
裕道路。他就是现任东乡族 自治县马铃薯脱毒中心助理
农艺师、主要技术负责人章文江。章文江1997年8月从临
夏州农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县农林局工作。自此,他与马铃
薯结下了不解 之缘,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奉献青 春。
2004 、2005年,他连续两年 被评为“全州农业系 统先进个
人”,2006年 被省农 牧厅评 为 “全 省农 技推广 先进 工作
者”。
东乡县 自然条件严 酷,基 础设施薄弱,不依靠科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