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语文《槐荫侯朱大》word课外阅读.docVIP

2015高中语文《槐荫侯朱大》word课外阅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中语文《槐荫侯朱大》word课外阅读.doc

槐荫侯朱大 作者:方丹敏 刘婧- 2006年5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间宿舍,英语专业的朱晓威面临毕业。看着同宿舍的同学们每天早上衣着光鲜地出去,满脸倦容地回来,他放下手中的《随园食单》,对着窗外即将远离的校园,发呆。 2011年10月5日,北京凤凰岭脚下的车耳营村,秋天的阳光照在“槐树下”的小院子里,客人走后,小院主人兼大厨朱晓威泡上一壶茶,看书、晒太阳,或者干脆关上门,背上相机,去爬山、摄影。他的微博名“槐荫侯朱大”,可以看出他多么享受田园生活。 朱大:归宿,在参天的大槐树下 “我是宿舍里唯一有砧板和刀具的人。”朱晓威爱做菜,在宿舍里是出了名的。 “大三下学期,我有一个毕了业的老乡在北京买了房子,他几乎每周都会让我去他的新房子做菜,他邀请一大堆朋友来吃。”那段日子,朱晓威第一次感受到了当主厨大干一场的快乐。而在此之前,他有的大部分是理论,以及小时候在妈妈身边帮忙时的记忆。 “我老妈很会做饭,但是她绝对不是个好老师,只知道做菜,却不告诉儿子怎么做。”也许在他老妈看来,根本不需要告诉儿子怎么做菜,因为她不会想到上完大学后的儿子会放弃可拿高薪的英语专业,窝在一个村子里当厨子。 上大学时,朱晓威收集了所有的《中国烹饪》杂志,还研究过许多谈美食的散文、小说,文学大家的作品里提到的菜单,他总会使劲琢磨一番。 有一次给朋友们做饭,想到了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的扦瓜皮的做法,他决定尝试改良:把香料用开水泡一下,延长浸泡时间,让香料的味道散发得更充分。这道菜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朱晓威把做菜的方法和理论根据在网络美食版上娓娓道出,说得在理,加上独特生动的菜品图片,瞬时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就这样过了一年快乐的日子,告别学校的时间到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城市生活一直感到迷惘,一想到我要坐办公室,朝九晚五,就没有根的感觉。”他曾经想过回家乡当一个英语老师,用快乐教学的方法给应试教育中的孩子们以新生。他的这个美好理想,就在毕业前和中学老师的一席谈话中破灭了。 “很难!”那位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你的理想反倒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 教师之路梦断之后,朱晓威决定不再走正式的职业之路。他和朋友一合计,决定在朋友住处附近的写字楼卖盒饭。市场摸底、成本计算、菜单设计等等各个环节都准备好了,却在计划开张之时因为遭遇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停止。 但是显然他并没有收心。在天津一个企业晃悠了一年后,某天他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车耳营村正在发展一些民俗旅游村的特色项目,我在村里租了一个四合院,你来当掌勺的兼掌柜的吧。”朱晓威一听,二话没说,直奔位于北京凤凰岭脚下的车耳营村。 一看到这个门前屋后各有一棵参天大槐树的小院,朱晓威觉得找到了归宿。两个朋友给小院儿起名也自然想到了一起:就叫“槐树下”吧。 朱大:开心,碰上知味者 十一黄金周,郊区游人如织,这也是每年槐树下生意最好的时候。中午,一拨游人走进槐树下,“你这里中午可以做饭吗?”“你们有没有预订?”“没有。”朱晓威看了一下院子里的三桌客人,说:“那不好意思,做不了。” 有人觉得他拽,不就是做生意吗,哪有客人来还拒绝的? 可更拽的还在后头呢。三桌客人中有一桌人是第一次来槐树下,随口问了一句:“老板,我们现在可以点菜了吗?”朱大从厨房走出来,慢条斯理地回答:“我们这里没有菜单。也就是说厨子做什么,你就吃什么。” 朱大的菜单在哪里?它藏在色彩斑斓的菜市场里,藏在季节轮替的自然法则里,在每日早市中自动生成。 每天早上7点,他骑上自行车,直奔北安河早市,那里所有卖菜卖肉的几乎都认识他。为了保证菜的品质,他会尽量选择自己种植自己来卖的小农户,而不是仅做二手流通的菜贩子。当然,为了招揽顾客,谁都会说自己卖的是自家种的菜,朱晓威有自己的方法:一是慢慢逛,二是慢慢看。“我买菜特别特别慢,我会一家一家比较过去,往往要等逛完了两三圈才会最后决定要哪一家的。”“当季的,新鲜的,是我采购蔬菜的最大的标准,如果有卖菜的农户给我惊喜,我就会把惊喜传递给客人,这也是当日菜单的小亮点。” 20分钟后.第一桌客人的菜上来了:蒸红薯、煮玉米、卤猪耳朵、粉蒸肉、豆腐烧鱼、香椿苗炒鸡蛋、清炒南瓜丝、白菜豆腐汤,一家五口吃得不亦乐乎,连呼美味。客人吃到差不多的时候,朱大会上来问一下:“你们的菜够了吗?”客人按照自己的量,决定是否加莱,少浪费甚至不浪费是“槐树下”的原则。 刚经营“槐树下”的时候,朱大是按照菜单做菜的厨子。但是后来他发现,对小院来说,固定菜单必然要求每天都要备齐菜单上所需的物料,这样很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和不新鲜。而客人也未必能从一份菜单上点到厨师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东西。预订也是希望能按客人数量准备食材。一年后,有形的菜单消失,这反倒使得槐树下的口碑越传越远。 客人们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眯着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朱晓威一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