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散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散文.ppt

【答案】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3.修辞手法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列表归类如下: 比喻 对事件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 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 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的作用。 设问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考点六 探究 考向探究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个性化解读和质疑。一般的阅读题,答案往往就在文中,只要求根据文本内容发现、筛选、整合、理解和鉴赏。 而探究题的答案,既要立足文本,又要借助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哲学、思想、艺术各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文解文,断然不能把文章摆到恰当的位置,不能洞察文章的深邃内涵,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艺术风格。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例17】(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文见例1)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好题目,有创意。它本质上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但是又不简单化、程式化,让考生根据各自的解读和感受尽情发挥。解题时,必须先明确“意蕴”“情感”这些词语的含义。所谓意蕴,就是蕴含在文字中的人生哲理;所谓情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了什么,贬斥了什么。要抓住驼队飞渡峡谷的故事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形象,然后抽象总结出意蕴,并用哲理性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情感取向要在把握全文立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形象抽象表现出来。 【答案】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应考策略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这类开放题鼓励考生纵向开掘,允许考生引申发挥。但无论试题如何开放,都必须紧紧抓住文本的中心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答题。考生对这类试题极容易产生误解,回答时常常信马由缰,因而也容易丢分。 【例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待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 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