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阴补肾解毒活血法;有用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法;有用温阳补肾等诸法,取得较好疗效,多数遵循辨证施
治分型原则,也有单用雷公藤、黄藤胶囊者,但多系中、西药并用,缺乏严谨科研设计,这些成果可供今
后深入研究参考。上海陈湘君教授运用补。肾固精法治疗LN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示,补肾固精方与激素有
协同作用,能改善LN患者的l瞄床症状、生化与免疫指标,有利于激素的撤减。苏晓等研究认为养阴清热
中药组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联合CTX治疗SLE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4.5关于早期诊断及联合用药:如何早期诊断、恰当的合理的早期治疗,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十分重要,因此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是当前医学发展水平较为理想的方案。这就涉及激素一环磷酰胺
很多,但迄今尚无一种生物制剂正式通过认证用于SLE的治疗。
4.6近五十年来LN的治疗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距针对病因治疗尚很遥远,如何合理选药、
个体化治疗?如何防治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都是对我们风湿科医生的一项严峻挑战。
焦树德教授对痹病证候分类及痹病系列药的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00)阎小萍
风湿病义称风湿类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
的一组疾病,包括100余种病症,属中医痹病范畴。对于痹病的证侯研究,虽然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较多,
目前似无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对痹病的证侯分类的研究进行探讨,将有利于促进痹病研究水平的提高,有
利于探索痹病治疗的新方法,故从中医临床角度,作如下思考: ,
,,1.焦树德教授创“旭痹”在痹证学中的贡献
1.1痹病渊源 (1)“痹”,“痹”字在中医文献中出现较早。据考证,原作“畀”、“月畀”等。1973
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部分《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足厥阴温(脉),其病有“疾畀(痹)”
之称。“痹”的含义丰富,既可以表示病名、症状,也可以表示病机。广义的“痹”,泛指机体为邪痹阻,
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腑气机不畅所引起的病证,如胸痹、喉痹、五脏痹等;狭义的痹,指“痹证”或
“痹病”。(2)痹证痹证,原作痹症。如《玉机微义·痹症门》日:“痹,感风寒湿之气则阴受之,为病
多重痛沉重,患者易得难去。”近代均称为“痹证”,以区别症状之“症”与证候之“证”的不同,此称目
前仍比较通用。(3)痹病 “痹病”之称,首见于宋·窦材《扁鹊心书·痹病》,“痹者,气血凝闭而不行,
留滞于五脏之外,合而为病”。此称自宋代以后的医书中很少见到,渐被“痹证”替代。近年米,中医界
再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病名诊断自古有之。根据本病的证因脉治特点,一些专家建议把“痹
证”改称为“痹病”,并且在全国第3次痹证学术研讨会上被确定下来。(4)“痹病”分类由于痹病感邪
偏盛不同,临床表现亦有不同,临床中根据不同症状组成的不同证候而又有不同的痹病名称。如:以风邪
偏盛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以寒邪偏盛者,疼痛剧烈而成痛痹:以湿邪偏盛者,肢体关节麻木、重
着、痛有定处而为着痹;若素体阳虚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
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等症而成热痹;或因风寒湿邪深侵入肾,骨损,筋伤,
肉削,关节肿大变形,或脊柱强直变形,而成旭痹。若痹痛日久病邪入内,累及脏腑,则成为脏腑痹。
1-2“旭痹”渊源随着中医“痹证学”的发展,历代医家已认识到在痹证中尚有区别于行痹、痛痹、着
痹、热痹,而以骨关节受损变形为特点,可令人致残的一种痹病。并有着不同的命名与描述。据其病痹在体为
骨,在脏为肾,故名之为“骨痹”、“肾痹”;又因其病性顽固、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治宜长久而称之为“顽
痹”;另因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而言之“龟背”;还因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利、屈伸不能等而谓之“历节风”、
一6一
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鹤膝风”、“鼓槌风”。总之,诸医家各持己见、各立其名,缺乏系统深入地论述和统一的名称。
焦树德教授在学习、继承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谨遵仲景先师“诸肢节疼痛,其人旭赢”之意,参考近
代文献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反复推敲创立了“旭痹”病名,把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筋挛肉卷、屈伸不能、
活动受限、几成废人的痹病,冠之以“旭痹”,并在1981年12月武汉召开的“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
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