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卫生学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2009年7月ll口一13臼河南.郑州
恋方式等方面存在细微异常,这在ADHD则极少见。另外,AS可能出现运动发育和运动协调性问题,如
运动不协调、容易跌倒磕绊等,故他们特别讨厌上体育课,不愿抄写或作文,而ADHD则不一定出现。
孤独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天津11,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孙凌
摘要:孤独症是一种遗传性凶素在其病凶学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从目前孤独症的分
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些囚组扫描,还是候选些囚筛介,有越来越多的刚性发现陆续报道,本
文对孤独症相关基因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丰要涉及了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Y一氨基丁酸受体基因、符氨酸受体6基因、
泌激活蛋白2(CADPS2)基因等与孤独症发病的关联。但所得结果不尽一致,可以稳定重复的也很有限。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并对病例和对照的选择进行严格规定,将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
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辅以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的研究,对孤独症的致病基因进行更深入地探
索。
关键词:孤独症;相关基因
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
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
疗方法,预后严重,因而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均提示该病具有遗传倾向。
近十年来,随着遗传统计方法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孤独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得到日益重视
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进展,现就有关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
5一羟色胺(5一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近30%一-50%的孤独症儿童全血
或血小板的5-HT浓度增高‘1^31,且发现高水平5一HT与“莫名其妙的笑”、“不顾危险”、“不望对方
的脸,避免视线接触”等症状有关“1,提示高5一HT可能是孤独症的一个生化易感性标记。
关于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多态性与孤独症的关联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尚
没有一致的结论。5--HTTI。PR多态性有2个等位基冈,即S和L等位基因¨1。
Conroy等M研究结果发现5
河南.郑州
儿童心理卫生学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2009年7月11日一13日
5一HT丁LPR等位基凶在孤独瘫忠儿核心家系中的传递没有差别,fB.在严重障碍患者个体中S等位基凼优先
传递,而在轻中度障碍个体中L等位丛囚的传递具有优势。这表明5一HTT启动子等位些囚本身不决定孤独
症的易感性,可能与社交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
国内焦公凯等D1测定782个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患几及其父母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基因频率
和俦何些囚频率无显菥性莠异,同n,J‘TDT分析也未发现传递不平衡性。李雅妹等‘’“1用聚合酶暇反应(PCR)
性与儿童孤独症没有关联性,可能在孤独症的发病中不起作用。
有关6一HTT基因的研究结果仍是初步的,还需进行大量的重复验证,为进一步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
索。‘1幻
二、多巴胺转运体基因
有人认为患儿的多动、刻板行为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A)功能亢进的结果。还有研究发现一
些孤独症儿童脑脊液和尿中的DA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升高。这些事实说明孤独症与多巴胺系统
功能密切相关。多巴胺转运体(DAT)是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单胺特异转运蛋白,它不仅可
以将突触间隙内已发挥生理效应的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膜(约3/4的多巴胺由DATl转运至突触前膜,以
备再次利用),而且它又能调控突触间隙多巴胺与其受体之间结合的信息传递,是维系突触前多巴胺合
成和储存功能的关键凶素,是反映含多巴胺神经终末部位活性的良好指标。因此DATl的重摄取功能活动
将直接影响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多巴胺浓度增高或降低,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活动的改变。
类遗传学家的高度重视。这段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s)可以改变mRNA成分,对基因表达能具有调控作
用,与DATl功能异质性密切相关。何文等‘131采,用PCR技术对来自西安市两所康复中心的汉族孤独症儿童
文档评论(0)